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河源秉持“以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做好产业文章”发展思路

生态好水变经济活水

2023-12-12 10:28:44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万绿湖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4000多万人的饮用水源,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

■文:本报记者 杨宝如

■图:本报记者 李何山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把生态好水变成经济活水,我市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途径。

一直以来,我市主动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秉持“以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做好产业文章”发展思路,做到生态优先、资源支撑、项目带动,形成生态修复育产业、产业支撑强经济、经济发展护生态的良性循环,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强产富民的经济社会效益。

突出资源优势

百亿产业加速形成

冬日的万绿湖波光粼粼,沿着湖边绿道漫步,随处可见白鹭或低空飞翔、或岸边戏水觅食;位于万绿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里建设正酣。这美妙的生态画卷,是我市保护生态水、做活“水文章”、发展“水经济”的生动注解。

据悉,我市水资源具有总量大、调控能力强、水质优良的优势。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151.3亿立方米,位居广东前三名,人均水资源量达5000立方米,为全省、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倍以上。尤其是万绿湖湖内深层水经高压自然滤净,浮游物几乎为零,一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是难得的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达到直饮要求的清洁水源。这得益于我市多措并举深入打好碧水保优战。

因水而兴,丰富的水资源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1年,我市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将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列为我市现代农业与食品重点发展领域。不到一年时间,一座水经济产业园拔地而起,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正加速形成。

为在发展中保护好生态水,助推企业绿色化发展,《河源市助推高质量发展暨促进产业有序转移的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措施》《河源市生态环境局服务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方案》等相继出台。今年8月,我市印发《关于“发挥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专题调研工作方案》,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广东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项目现场、河源市碧优选饮用水有限公司、中储粮东江粮库项目建设现场等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我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有关项目的进展情况及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剖析产业发展困境及短板,寻求发展路径。

聚焦产业集聚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推进产业聚集和集群发展,既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更是提升我市经济增长活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我市以规划为牵引、措施为驱动、机制为保障、平台为支撑,聚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强化招商引资,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相关部门针对助力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等方面,出台《河源市发展水经济产业若干措施(试行)》,在规定范围内实行优惠奖补和相应资金奖励,不断推进《河源市万绿湖优质水利用水经济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进度。在建设产业园区方面,实施“一核三轴两带三基地”空间布局,为产业项目集聚和全产业链建设提供成熟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抢抓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遇,开展对标深圳的政务服务环境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深化企业群众办事“进一门”“进一窗”,服务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

以水为媒,以水兴城,我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规上企业共37家,规上企业产值主要集中在河源国家高新区,其次布局在东源县,其他县区(管委会)均结合实际发展该产业,形成了龙头引领、各有特色、核心集聚、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新签约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项目30个(含框架协议、合同投资)、投资总额60.17亿元,其中超亿元先进制造业(合同投资)项目15个、投资总额35.97亿元;在谈的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项目60个、意向投资总额92.2亿元,主要包括农夫山泉四期、康师傅、味全食品、仙之宝食品等项目。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我市秉持“以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做好产业文章”发展思路,不断做活“水文章”、释放“水经济”活力的生动实践。

    上一篇:“河马” 赛道丈量工作完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