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钟进锋、黄仕梅夫妻扎根乡村七载

甘当乡村振兴“新农人”

2023-11-27 17:23:52 来源:河源日报

26bec93aac3571d30bd22ca4dfaf57a5_p1_s.jpg

■钟进锋、黄仕梅夫妻。本报记者 肖斌 摄

■本报记者 肖斌

沃柑飘香迎丰收。在源城区埔前镇莲塘岭村万利小组的沃柑种植园里,钟进锋、黄仕梅夫妻俩与村民们忙着采果、搬运、分拣、装箱打包。

“我们夫妻俩共同创办了锋之源采摘园,主要从事种植葡萄、沃柑、圣女果、甘蔗、释迦果等十余个品种的水果,一年四季都有水果收成,现在正是沃柑的丰收季节。这几天我们都忙着装箱销售,偶尔接待一下来基地体验摘果的游客。”看着一片片果实压弯了枝头,钟进锋高兴地说。

这些年,夫妻俩创办的乡村产业,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带着周边村民走上奔富路,被群众赞为乡村振兴“新农人”模范夫妻。经努力,其创办的企业先后获评市重点龙头企业、市巾帼创业基地、市菜篮子基地。

投身乡村做“新农人”

“2016年,我当时在广州做服装生意,丈夫从事工程项目工作,收入都很可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回紫金龙窝探亲,中途去了朋友的葡萄园采摘,于是萌生了种植葡萄的想法。”黄仕梅说,在乡村产业大有可为的吸引下,我们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创业的决心。

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钟进锋夫妻俩的决定,在亲人们看来,能在大城市里获得高收入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回来靠种葡萄致富实在是太天真了。在朋友们眼中,两个专业不对口的人回家种葡萄,不是太靠谱。但说干就干,夫妻俩想方设法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在源城区埔前镇莲塘岭村流转土地进行创业,并成立了锋之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了“新农人”创业之路。“我们起初投入了200多万元,流转了30亩土地进行葡萄种植,当时什么也不懂,两个人从零开始学。”黄仕梅说。

为了让种下的葡萄藤顺利开花结果,从未接触过农业的钟进锋买了不少农业方面的书籍,学习葡萄种植相关知识,同时走访周边农户,向他们取经。“抹芽、疏花、疏果、预防病虫害是保证葡萄丰产增收的重要管护环节。”钟进锋说,这些环节的操作要求很严格,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好习惯。只要愿意干,没什么是干不成的。如今,他从一名“农业小白”成为省级乡土专家。

钟进锋、黄仕梅夫妻俩通过一步步努力,从流转土地种植葡萄,到成立广东源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再到发展成集花卉、蔬菜、水果种植及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一路的艰难险阻,夫妻俩相互扶持、彼此鼓励。

产业振兴带动村民共富

创业不忘家乡人。多年来,钟进锋、黄仕梅夫妻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科研单位”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600多户村民就业创业,为当地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

“我在种植园务工,不仅能照顾家庭,每月还有近4000元的收入。”正在采摘沃柑的村民说,在家门口就业,务工和照顾家庭两不误,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果园规模大,用工量也大,我们一年固定用工20多名、临时用工800多名,基本都是周边村民。”黄仕梅说,普通采摘工一天工资130元至150元,技术工一天工资400元至500元。

据了解,该基地不仅种植阳光玫瑰、无核黑提、自然巨峰、妮娜皇后等葡萄品种,还种植释迦、青花梨、圣女果、西瓜、青柚等水果,可以满足游客一年四季可摘果的需求。黄仕梅还计划与旅行社合作,接待研学团和旅行团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钟进锋说,将继续与妻子携手深化创新发展,发挥四季果园的优势,延伸农旅融合产业链,推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上一篇:在田间地头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