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驻东源县柳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汇聚帮扶力量

在田间地头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3-11-27 17:23:05 来源:河源日报

d6b15798966d6adee7ff78a176e8caf1_p3_s.jpg

■工作队走访了解柳城镇村民晚稻收成情况。 本报记者 王亚娇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娇 见习记者 殷鑫

登上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亩稻田观景台,放眼望去,一片片平整的土地尽收眼底。稻浪翻滚,金灿灿的,像是撒了一地金子,过往游客不时停下车来,“打卡”拍照。

驻柳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由市农业农村局、市移民局、市烟草专卖局3家单位派驻人员组成。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工作队围绕柳城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当好乡村振兴政策的宣传员、联络员,乡村振兴工作的督导员和指导员与柳城镇党委政府同向而行,在田间地头里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帮扶单位已自筹帮扶资金706万元(不包括上级政策支持资金)。

抓产业发展

筑牢振兴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柳城镇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水稻种植。工作队按照镇委镇政府的发展思路,积极发挥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服务柳城镇优质丝苗米特色产业发展。

“进驻柳城后,我们工作队员积极结合单位资源,开展帮扶工作。”工作队队长黄远东说,我每次回到单位,都会到各个科室了解农业政策、高标准农田打造、农业保险购买方式等,再结合镇里的产业发展需求,在不同扶持方向上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可能性。

发展时不我待,柳城因势而起。柳城镇里的万绿智慧无人农场也是东源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主体单位之一,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共同支持和扶持下,该基地已经实现了耕、种、管、收一体化发展,科技范十足。在该基地的水稻烘干厂,工人们正在烘干收割回来的稻米,而旁边刚刚平整好的土地,正准备建设加工厂。目前,该企业打造了东江航天丝苗米、万绿湖航天丝苗米、河供丝苗米等3个丝苗米品牌,并通过水稻制种持续提升土地价值。

“我们今年的制种卖到了广西、四川等地,明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以满足市场需求。”该基地相关负责人张先生说。

抓产业发展,筑牢产业振兴根基。“今年4月,工作队协助柳城镇成功申报农业农村产业强镇项目,该项目是今年全市申报的唯一产业强镇项目,申请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完善丝苗米生产加工基地、配套服务和品牌建设。”黄远东说。

此外,帮扶单位通过申请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购买农机设备入股企业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争取河源市平安保险公司与下坝村开展党建共建,协助柳上美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申报“圳品”,开展消费帮扶并采购优质大米等方式支持柳城镇产业发展。

抓乡村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

“这条路长约1.52公里,路宽7米,路面垫层30公分、基层18公分、面层22公分,机动车通过完全没问题。”工作队队员曾研滨介绍说。

工作队所说的是柳城镇围星村的沿江路,原本这里是黄泥路,村民出行和土地使用机械化都受影响。2022年,帮扶单位统筹资金200万元,支持沿江路(围星段)路面改造建设,并于去年年底完工,通车使用。今年,帮扶单位又安排85万元资金用于柳城镇沿江路美化、亮化工程(道路两边种植草皮、安装路灯),于4月全部完成。如今,围星村的沿江路焕然一新,道路直接通向柳城镇高速公路进出口,有效地提升了村民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安排项目资金86.6万元,给柳城镇柳星村水渠工程(建设三面光水圳基础设施),解决耕地用水问题,目前两项工程已竣工;安排资金90万元给柳城镇中学(维修学生宿舍、教学楼、厨房、教师公寓等工程),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环境;争取100多万元完善路灯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争取2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基地建设,5万多元用于柳城镇下坝小学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帮扶单位的一项项举措获得了老百姓们的一致好评,点赞工作队给当地办了一件件大好事、大实事。

黄远东表示,工作队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争取单位项目、资金支持,配合实施好驻镇帮镇扶村项目,想方设法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全面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

    上一篇:在田间地头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