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紫金县开展“赛龙夺锦”活动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

比学赶超打擂台 赛龙夺锦创佳绩

2023-08-24 10:00:54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紫金县凤安镇蔬菜基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之一。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娇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自‘赛龙夺锦’活动启动以来,凤安镇已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3.69亿元,构建了‘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格局,以高水平招商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紫金县凤安镇党委书记叶宇娟说。

“赛龙夺锦”活动是紫金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创新开展镇、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新举措。今年以来,紫金县把“赛龙夺锦”作为推动镇村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主抓手,推动各镇聚焦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竞赛,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前沿作战部”作用,构建“县—镇—村”三级书记抓党建促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动机制,推动抓镇促村、整镇推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形成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示范带动、争创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紫金县各镇累计洽谈项目59个,意向投资总额达50.7亿元;签约项目数量18个,总投资额14.55亿元。全县16个镇均已有在谈项目,8个镇已有签约项目。

凝聚共识

推动“百千万工程”

“百千万工程”蕴含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赋予县域新的历史机遇、新的发展起点、新的动力源泉。

在《紫金县关于开展“赛龙夺锦”活动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中,按照“导向明确、重点突出、实在实绩”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经济发展、乡村建设两个方面重点工作进行量化、分值化考核,使之可操作、好衡量、易检验。在经济发展方面,重点看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税收收入完成情况、限上商贸业总额完成情况、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乡村建设方面则是赛人居环境,比生态宜居,看美丽乡村、美丽圩镇、绿美紫金生态建设等工作情况。

目标已定,方向已明。紫金县各镇均已成立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配备工作队伍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为落实“赛龙夺锦”活动,各镇也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其中,九和镇建立“1271”抓落实工作机制(锚定“文旅名镇”一个目标,发挥温泉资源和交通区位两个优势,设立7个工作专班,实行每周一调度),南岭镇提出“1235”工作思路(一个引领、两个重点、三项机制、五大行动)。

创新破局

经济“比学赶超”

创新思路,开创新局。据了解,自“赛龙夺锦”活动启动以来,紫金县各镇摩拳擦掌,马上进入“你拼我抢”的火热状态。

“龙窝镇计划每年增加2000亩的茶叶种植面积,上半年已种好1000多亩,目前建设的茶文化馆也在通过直播等方式向外界推广紫金蝉茶,推荐龙窝。”龙窝镇党委副书记钟发说。

凤安镇回龙茶叶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徐卫锋表示,合作社计划明年再扩种500亩的茶叶和200亩的百香果。该合作社已有茶叶种植面积700多亩,联合农户的百香果种植面积约350亩。“现在每天都在忙着销售百香果,一天要往全国各地发货1500多公斤。”徐卫锋说,镇里也很关心我们的发展,有什么政策会及时通知,也在帮合作社打造茶叶、百香果“双品牌”。

凤安镇、龙窝镇的产业推动发展并非紫金县个例。紫金县敬梓镇引进紫金县客家皇万亩生态茶旅文化康养融合体示范产业园项目,计划打造“万亩生态蝉茶园”,并组建以退休干部及品茗爱好者为主的种植团队,以抱团方式解决茶叶销售、资金来源问题,不断提升品牌效益。蓝塘等镇还锚定现代化农业项目,积极引进高密度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项目,不断优化提升农业结构,提升生产效益。其中,蓝塘镇积极推进一方农牧肉鸽养殖基地二期家禽屠宰场建设、富山兄弟集约式渔业养殖、预制菜产业园等现代化农业项目。

服务百姓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书记,我们村里这段路什么时候能重修,铺上柏油?”近日,在紫金县龙窝镇礼坑村的夜谈会上,村民们希望将村里的1.6公里村道再提升。

村里结合群众意见,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共同建设家乡,改善家乡环境。“刚发出去的时候一天到晚都在接电话,很多乡贤、外嫁女、爱心人士愿意为村里捐款修路,真是非常感谢他们。”礼坑村党支部书记许达恩说,希望工程尽快动工,满足村民们的出行需求。

礼坑村坚持“生态立村、红色兴村、产业强村、旅游活村”的发展思路,通过抓党建、谋产业、兴文化、强治理等系列措施,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目前,礼坑村新农村示范创建工作已成为全市标杆,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63.96万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目前,紫金县16个圩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义容、蓝塘、柏埔等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全县85个行政村推广运用积分制,92个行政村推广运用清单制,145个行政村运用乡村治理线上小程序,全县推广“禾坪说事”,织密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红色基因·古韵茶香”乡村振兴示范带被省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

    上一篇:传承礼仪文化 树立文明新风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