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激发文化活力

整合资源推动百年古村蝶变

2023-08-24 09:51:05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南园古村持续释放活力,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本报记者 杨坚 摄

■本报记者 曾敏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肖园

南园乡村大舞台落成典礼文化汇演、七一汇演、八一汇演、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河源赛区歌手海选……这个夏天,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南园乡村大舞台为村民们奉上激情演出,嗨翻全场,人气爆棚,着实赚足了眼球。

南园古村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古村落之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两委’积极引进新业态,探索古村保护传承新路径,让南园古村焕发时代新活力。”红光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潘小科说。

引进新业态

拓宽致富新渠道

老衙门、新衙门、古炮楼遗址、柳溪书院、南园大夫第……走进南园古村,一股古典的气息扑面而来。“南园古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化载体、文化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潘小科说,红光村积极盘活闲置古建筑、旧房子,为游客提供餐饮、休闲、摄影等服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据悉,为了吸引新业态入驻,村集体与村民签订宅基地流转协议,若无商家进驻,按每年15元/平方米的价格租赁旧房子;若有商家进驻,村集体与村民按7比3利益分成。此外,村“两委”还积极引导商户优先聘用本村村民,形成“租金+股金+薪金”模式,让村民获得流转、就业、分红三份收益。

“红光村为商户提供免租优惠、免费停车、主动推介等服务,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吴文波去年租赁了南园古村的售票处,将其改造成咖啡店,售卖咖啡、点心、茶饮等。他还自制古村旅游线路地图供顾客免费取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95后”村民潘润梅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喜爱汉服的她,重新修缮了自家的旧房子,在南园古村的荷花池边开了一家汉服租赁店。“游客们穿上汉服游逛古村更有意境,今年5月村里举办文化节,我的小店正式开业,当时吸引了20多名游客前来体验,很有成就感。”潘润梅表示,她还免费提供首饰、道具等,供游客在古村拍出更美的照片。

如今,南园古村的26间旧房子已出租17间,成功引进了G咖啡、南园酒肆、手作甜品、私房菜馆、汉服租赁等新业态,点燃了古村市场新活力。

南园乡村大舞台

奏响振兴奋进曲

“亻厓 系客家人,爱吃客家菜,河源嘅猪脚粉和客家酿豆腐,系亻厓 嘅最爱……”一个舞台、一群人、一场戏。6月24日,红光村南园乡村大舞台正式开演,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歌舞、走秀、独唱、古筝演奏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之所以搭建南园乡村大舞台,源于5月举办的文化节,当时吸引了2万多人前来游玩、消费,村民自发提出上台表演,吸引更多流量。”潘小科说,村民的需要就是村“两委”的着力点。很快,南园乡村大舞台搭建完成,村里免费提供音响、灯光等设备,供村民使用。

自南园乡村大舞台落成以来,已举办5场文艺汇演,场场演出火爆“出圈”,演出期间,村“两委”在舞台广场设置摊位,引进特色小吃,提高村集体收入。不仅如此,村“两委”还与河源天之缘教育文化传媒公司签订协议,不定期开展村晚、“体彩之夜”等活动,公益性演出由村里免费提供舞台及设备,商业性演出则按8比2(公司:村集体)的利益分成。

“以前夏天乘凉只能在家门口坐坐,现在可以到南园古村的长廊里歇歇脚,有时候还有表演看,大家都高兴。”村民潘雪花对南园乡村大舞台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赞不绝口。此外,她还时常到南园古村售卖凉粉、艾粄、灰水粽等小吃,一天最高收入可达300多元。她说,村民可免费到南园古村摆摊,不少村民都赚了钱。

随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文旅品牌口碑逐步树立,南园古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同行者”,携手打造“新红光”,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如今,红光村站在“二次创业”的新起点上,正孕育着蓬勃生机。

    上一篇:情系桑梓 雁归河源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