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深高速公路河惠段改扩建项目打造全省首个光伏梁场
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110万度
■项目光伏梁场 梁驱远 摄
○本报讯 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刘志浩 前日,在长深高速公路河惠段改扩建项目建设广东首个光伏梁场,近2000块光伏板组成的方阵,正为占地12万平方米的梁场生产持续充能。这是光伏发电在广东高速公路改扩建领域首次应用,是建设“双碳”样板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悉,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项目大力开展光伏光储技术在三集中临建工程的应用研究,项目光伏梁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用于生产沿线所需梁板。建设了可满足梁场生产需要的光伏发电区,该区域约60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梁场所布设的光伏发电区由光伏板和储能电池组成,这些“小身板”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到电池中,再通过逆变器把电能输送到梁场供生产使用。相比铺设高压电路,光伏板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与梁场建筑相融合,避免引起环境污染。
“目前,梁场光伏发电区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110万度,相当于节约了约400吨标准煤,减少约1000吨二氧化碳排放。”项目负责人苏高裕表示,光伏方阵产生的电量70%供梁场生产,余电并入电网,既实现节能减排,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梁场里的所有预制梁板完成生产后,光伏发电设备还将重新“服役”,安装到沿线服务区或管养站房,减少道路建成后投入运营期的碳排放,节约用电成本,达到“永临结合”的目的。
除了应用光伏绿色能源手段外,长深高速河惠段改扩建项目还以“双碳长深、平安智能”为定位,在施工设计、推进建设等全过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行低碳生态建造,全力打造广东高速公路生态廊道。
作为广东省“交通强国”战略试点工程,长深高速公路河惠段改扩建项目全长约116.6公里,起于河源市东源县,终于惠州市惠阳区,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江西省中部地区等联系,推进深莞惠都市圈核心区与河源等地连接,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