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河源市博爱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特殊教育点亮孩子梦想

2022-12-22 09:55:46 来源:

ec478f5f1144d1596e26fc26df7d25e8_1222003_001_01_s.jpg

■河源市博爱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慧荷

主题班会、手抄报、学习心得……走进河源市博爱学校,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主题活动,让人感受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河源市博爱学校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热潮,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党员、团员开展专题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深学细悟笃行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学校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开展了主题班会、绘制墙报、手抄报评比等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该校老师钟佳欣说。

据了解,河源市博爱学校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校师生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设置了专门教学单元,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通过组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开展“三会一课”,通过上好团课、队课、思政课以及开展国旗下讲话、撰写读书笔记、分享学习心得等方式,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好师德表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钟佳欣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开设劳动技能课程

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使他们以后能平等地进入社会,这是河源市博爱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近日,在河源市博爱学校的课堂上,老师正领着学生切辣椒、切萝卜,手把手地教他们腌制萝卜干,感受客家美食的魅力。

“我们在课程上开设了安全教育和客家传统劳动技能这两大精品课程。”河源市博爱学校副校长李敬梅介绍,为进一步培养和提升特殊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生活能力,该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校园内开辟了“阳光农场”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建有家政室、烹饪室、汽车美容实训场所、手工劳作室等学生劳动技能学习场室,通过学习客家美食制作劳动技能、客家手工艺劳动技能、客家农耕劳动技能、客家藏菜劳动技能四大项目35个课目,让学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此外,河源市博爱学校还通过残疾人艺术与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生社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据悉,在今年的第九届广东省残疾人运动会中,该校学生荣获了12金4银6铜的好成绩。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校启聪部12名毕业生考入普通高中,6名毕业生考入职业高中,升学率达100%。职高部毕业生就业率达80%。”河源市博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许春花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让许春花对学校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将立足河源特殊教育发展实际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切为了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锐意进取,做好特殊教育专业化的实践者、推动者,为河源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许春花表示,接下来,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机制体制改革,构建高质量的保障体系,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同时,河源市博爱学校作为我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将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引领、窗口作用,推动全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特殊教育发展贡献河源智慧和力量。

记者手记

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人生

普惠教育要立足教育公平,实现特殊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有学上、上好学,有梦想、能圆梦。

河源市博爱学校自开办以来,秉承“有爱无碍、有教无类、教育康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力营造一个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赢得了众多学生家长的赞誉和信赖。在与学生家长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特殊教育不仅给孩子融入社会带来希望,更让无数个家庭燃起幸福的亮光。

特殊教育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我市在不断优化特殊教育公平基础上,仍要在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上下功夫,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人生。(周慧荷)

百姓寄语

严锐(教师代表):特殊儿童的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通过积极开展党史朗读比赛、师生共读红色经典故事、党史书法比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陈毅盛(家长代表):学校管理规范,非常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看到孩子一天天的变化,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希望在老师和家长的努力下,能让所有残障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周慧荷)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