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美河源建设 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丘苑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河源作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锚定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目标,扎实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河源样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河源样板,是河源的使命任务。加速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笔者认为,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绿美河源方案”。河源市委明确发展思路,提出了“138”具体安排(即锚定一个使命任务,打造三大样板,奋力实现八大新提升),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绘就了打造绿美河源样板的“施工图”。
(二)必须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中坚持系统发展理念。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性治理,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系统联治和综合治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形成双赢局面,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打造生态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美丽河源。
(三)必须不断夯实绿美河源的产业基础。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绿美河源建设的根本理念。我们要不断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大力推进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质量的提升。
(四)必须充分挖掘绿美河源的文化价值。通过深入挖掘绿色生态产品文化内涵,开发一批具有河源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以加快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建设一批高品质的自然教育基地、自然博物馆等,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培养专业导师队伍、研发特色课程等方式,开发研学新路线,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自然教育课程和场所,组建一支绿美河源志愿者倡导队,以实际行动宣传绿美河源。
二、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推动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成为时代新风尚。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落实力度。
(一)增强公众对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共识。建设绿美河源,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要加强对绿美河源的广泛宣传,增强广大市民保护、爱护生态之美的意识,让广大群众自觉做一个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贡献。着力推进“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县域乡镇绿化水平。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绿美河源的建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推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二)全市各级各部门,应以“绿美河源行动”为重要载体,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倡导绿美河源,大力增强绿美河源建设的自觉性,以“绿美+党建”“绿美+志愿活动”等形式,开展党员干部带头开展义务植树、绿化美化河源行动,凝聚干部群众打造绿美河湖、增添秀美河源力量。
(三)构建富有河源特色的绿美产业体系。依托绿色经济这一核心,积极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自2021年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建设正式启动以来,河源的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强产富民的经济优势。
(四)加强区域间城市的合作与交流。要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进一步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积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引进先进的绿色技术、建设资金和配套服务体系,特别是引进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要千方百计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头部企业,如比亚迪等新能源大型企业进驻河源,有效推动本地企业的绿色转型。
三、系统谋划为高质量发展聚“绿”赋能
在今年2月举行的全市“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河源明确提出以“绿、富、美”三提升行动为抓手,推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协同推进,为高质量发展聚“绿”赋能。
(一)要进一步强化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科技和人才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尤其是在大力提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势下,更需要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要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引进和培养一批在生态建设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要打造林业新质生产力,着力加快成果转化,巩固完善多元化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科技推广转化方式,运用科技成果提升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要创建一支既懂生态又懂经济的专业化队伍,为绿美河源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要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要深度推进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强旅游营销,做足“文旅+”“茶旅+”“体旅+”文章,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文化展演、会议培训、康养休假等,引人气促消费。打造高品质的生态产品,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挖掘绿色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创新乡村振兴的手段,通过现代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推动绿色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新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
(四)要强化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组织实施。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要细化任务清单和政策清单,建立健全绿美河源建设相关工作机制,落实市直部门指导责任与县(区)属地“双方责任”,打造出1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构建起“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绿美生态环境。
生态是河源的宝贵资源,也是河源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使命任务,不断推进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是2023年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源城区委党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