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职业院校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五大职能

2024-08-23 15:20:00 来源:河源日报

■廖远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作用。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优秀人才

职业院校需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要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要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落实专业管理办法,确保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要拓展合作内容,主动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环节,共同开发新专业、开设新课程,实施订单培养。要提升教学质量,改进育人方式,坚持德技并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要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二、深化科学管理改革,提升科研能力

我们要加强科研体系建设,建立与健全科研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科研活动的规范性和效率。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构建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要深化产学研合作,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针对行业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要推动科研成果应用,通过校企合作,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增加科研经费,优化资源配置,为科研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和技术支持。要建立激励机制,设立科研奖励制度,对在科研创新中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要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建立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科研提供高水平的平台。要完善科研设施,更新科研设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研工作的硬件水平。

三、深化服务社会改革,赋能地方发展

职业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合作机制,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环境,增强其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地方产业,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符合地方经济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要开展技术服务,利用学校科研优势,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结构升级。要强化社会培训功能,积极开展继续教育,针对在职人员和社会成员,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和继续教育,提高社会整体素质。要建立社会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要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面试技巧等方面的辅导。要支持创业孵化: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资金、技术、场地等支持。

四、深化文化传承创新改革,增强文化自信

职业院校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开设特色课程,设计并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如国学、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让学生系统学习并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要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定期举行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庆祝、传统艺术表演和体验等,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要强化文化自信培养塑造文化自信,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价值,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建立相关社团,鼓励成立书法、国画、传统音乐、地方特色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社团,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要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VR/AR技术展现传统艺术,以创新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要引导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如结合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性诠释。要强化实践与教学结合,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调研、文化遗产保护等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要联合文化机构实习,与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要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定期为教师提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五、深化交流合作改革,拓展国际视野

职业院校要加强国际交流平台建设,建立国际合作网络,与海外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打造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要积极举办国际会议和论坛,定期举办或参与国际职业教育相关的会议、论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深化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开展联合培养计划,与国外院校合作实施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等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和实习的机会。要引进国际优质资源,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和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教育水平。要强化国际科研合作,搭建国际合作研究平台,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国际科研项目,与国外学者开展联合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工作坊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要推广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开展国际职业资格培训,引入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高学生在国际职场的竞争力。要加强外语和跨文化教育,开设多语种教学,根据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开设多种外语课程,提升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要举办跨文化活动,组织各种跨文化体验和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