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实践

2023-05-17 10:27:38 来源:

■李龙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河源要紧扣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使命任务,抢抓“双区”建设重要发展机遇,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全力推动我市经济提速提质提效。

一、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布局合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是夯实经济根基的主体,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据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我市产业发展施工图。2023年《河源市2023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围绕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的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有序发展工业经济,始终秉承“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工业企业规模逐年增大,工业经济持续发展。2022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7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3.51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粤东西北12市第1位。

为全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布局更加合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继续把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道路,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厚植实体经济家底,以工业全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打响河源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利用丰富的“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客家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精心设置“生态旅游+文化”“生态旅游+工业”“生态旅游+健康”“生态旅游+商业”等精品线路,有力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三是进一步提升第一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加工等农产品深加工业,构建“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布局、品牌化运作”模式,创建农业产业园2.0版,让绿色生态农产品成为百姓致富产业,实现“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绿富”双赢。

二、着力打造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市充分整合全市生产要素资源,大力发展集群经济,积极谋划培育“1+3”产业集群,力争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食品饮料及水经济、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明显。2022年,我市拥有以智能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企业及产业链规上企业77家,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31.45亿元;全市水经济企业50余家,实现产值52.33亿元,其中规上企业10家,实现规上产值48.22亿元;先进材料产业规上企业46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约49亿元;全市机械制造产业规上企业92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9.01亿元。

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相比,我市的产业集群经济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等突出短板。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要发挥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继续做大产业集群规模。产业集群具有“集聚效应”,产生一定的磁吸引力,能够高效吸引区域外的直接投资,并带来跟进效应,促进更多资本和技术进入产业集群当中。因此要充分利用我市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力争其他地区“1+3”产业企业投资落户河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二是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我市产业发展基础上,重点发展智能终端主导产业,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外溢与产业转移发展机遇,加强与大湾区的产业合作、产业共建,积极探索“大湾区总部+河源基地”“大湾区科研+河源生产”等产业合作模式,与大湾区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协作体系。三是强化要素供应保障。出台优惠政策,重点强化用地用能、财政金融、平台建设等保障,集中整合全市资源,确保项目能落地、有支撑、可发展。四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重点引进和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所需的高技术人才,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三、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好市场经济“服务员”“守夜人”“吹哨人”角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营造“四最四低”(创业最宽松、服务最优质、配套最齐全、人居最优美,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营商环境,我市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市场准入更加畅通、经济秩序更加规范。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市营商环境还有待优化。为抢抓“双区”建设、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抓住“弯道超车”、提振经济的重要发展机会,我市亟须优化营商环境,栽好营商“梧桐树”。要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要加快法治化建设步伐,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奋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优质营商环境,为扎实推进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

    上一篇: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