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
强县促镇带村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龙川县佗城镇枫深村发挥毗邻县城优势,举办啤酒音乐节,让县城的“夜经济”延伸到乡村,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
■龙川县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乡村朝着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迈进。图为美丽的黄石镇长洲村。
核心提示
2023年,龙川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结合,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加强城市建设,打造“烟火漫城”。龙川发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市政各项工程建设,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力促县城扩容提质、城市功能品质提档升级。以产业为推手,拟采取EOD模式,计划投入30亿元推进“一江两岸”产城融合项目,打造“百园之城”“烟火漫城”。
抓镇域发展,建设和美乡村。制定各镇“16字”发展定位,投入2400万元开展乡村振兴镇域规划编制工作,投资5亿元打造宜居圩镇,24个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麻布岗镇被列入广东省中心镇。以省农房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加快促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更宜居更宜业。
强县促镇带村,奋力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龙川科学构建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融合促城乡发展。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获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同时,着力构建县内交通“1小时经济生活圈”,塑造城市、城镇、乡村各具特色之美,促进城乡连体共生、融合发展,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龙川。
塑形 提升“颜值”建设绿美城乡
出门见绿,转角遇美。今年以来,龙川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围绕打造“古邑苏区、双铁枢纽、东江绿谷、烟火漫城”的靓丽名片,查缺项、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描绘出一幅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画卷。
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龙川县加快补齐县域短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探索走出一条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效路径。
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6月8日,吉祥童梦公园和阳光休闲公园在县城新城区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好去处。以“方寸之美”刷新城市“颜值”,“兜”起百姓幸福底色。龙川巧用城市“边角余料地块”,见缝插针地打造城市公园,打造了“吉祥童梦”“陈屋径”等4个“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休闲健身优美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绿色休闲空间。
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入岁末,老隆镇第一小学片区改造工作进入尾声,拆除了围蔽的脚手架及挡网后,一栋栋粉白的居民楼映入眼帘,新铺的沥青过道代替了曾经的破烂水泥路面。今年以来,龙川县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为老旧楼房除污去垢换新装,改造升级道路、下水管道等公共基础设施,让老旧小区更宜居。同时,有序推进绿色社区创建,泰华城社区、附城社区、吉祥一路社区、吉祥二路社区、市北社区、眠牛形社区等先后成功创建市绿色社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和新社区绿色创建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做足“绿化”文章。园在城中,城在绿中。龙川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4.8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2.07%。今年9月新一轮环卫一体化进驻之后,县城园林绿化工作已纳入环卫特许经营项目,县城的绿化工作将进一步提升。
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持续完善“一江两岸”休闲健康步道和县城主街道、高速公路出口道路、205国道过境道路的“三化”工作,改造提升县文化体育公园、烈士陵园、水坑生态景区、龙山公园、羊山岌等休闲景点建设,以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让县城宜居宜业、“烟火漫城”。
在城市遇见美,撞见幸福。龙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龙川县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以绣花功夫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旧貌换新颜。龙川县开展了“清洁乡村·绿美龙川”百日行动、“六清三绿一改”等工作,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攻坚的浩大声势,村中的垃圾日清日运,文体广场、绿道嵌入了乡野,1300多个“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装扮了乡村生活。村民自发打造“美丽庭院”,以“庭院小美”共促“乡村大美”。开展美丽乡村提升行动,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龙川发展的最大底气。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龙川正大手笔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带建设。今年,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中切块2.26亿元用于“东江水韵”“霍山红印”示范带建设。目前已制定了“两带三区”建设工作方案,示范带已完成立项、规划,正在进行设计招投标工作。
公园城市,和美乡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越来越多城市特有的“元素”正走进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悄然向城市看齐,一幢幢新民居、一个个文明村落已成为龙川县的乡村新景观,一幅幅“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转角遇见美”“实景画”诠释了乡村的美。
赋能 串珠成链激发城乡活力
城乡不仅要美、要宜居,还要宜业,让群众增收有门路、收入有保障。
龙川县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以公路为线,以景区景点和产业为珠,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串珠成链,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力促城乡连体共生、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城市是发展的“火车头”。不断补齐的公共基础设施让龙川县城的承载力、创新力不断攀升。205国道县城段北移,进一步拉大了城市骨架,为城市南北两端的产业园架起了“桥梁”,为新兴产业腾挪出发展空间。持续加强“一江两岸”建设,拟采取EOD模式,计划投入30亿元推进“一江两岸”产城融合项目,打造“百园之城”“烟火漫城”。以赣深高铁龙川西站、华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及两个省级产业园为依据,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幸福新城和宝龙新城,与深圳市宝安区共建高铁新城标准化厂房、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致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推动龙川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目标。
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就业、创业等诸多要素,“虹吸效应”正逐步形成。中建二局华南分公司在龙川投资建设了专业制造钢结构的企业——阳光智造有限公司,从而推动龙川现代建筑工业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样作为深圳“外溢”企业,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是龙川县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吸引了山本光电、名格光电、电腾电子等一批知名电子企业入驻龙川产业园。
龙川县1月—10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显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4%,工业投资增长94.9%,彰显了龙川县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制造业支撑有力的发展势头。其中,电子信息、现代建筑等主导产业有力拉动了龙川县的工业增长。而放眼全县,正有一批以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行业翘楚投资龙川,通过其自带的产业链“虹吸效应”,龙川有了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更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
“虹吸效应”下,是欣欣向荣的发展蓝海。龙川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全年红”,今年新签约项目19个,其中投资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1个,优质完成全年招商任务。人气鼎盛,商业发达。去年,龙川县人口出现净增长5万余人,人口数量从单向流出逐渐转向双向流动,人口红利不断转化为发展红利;消费活力四射,3.5多万户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同比增长17.47%,让这个东江边的山城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县城的产业兴旺,催生了新业态经济,辐射带动了镇村高质量发展。正在建设的“东江水韵”“霍山红印”两条示范带,特色产业、农家作坊、网红直播工作室、富民工坊等乡村振兴要素蓬勃发展。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创业机会,促进村民增产增收,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6%,增速居全市第一。
而“龙川1号公路”是两条示范带的串线。沿着“龙川1号公路”走,可以一路见证乡村振兴、城镇协调发展下的蜕变。一路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霍山、五色茶岭景区、绿油花果树小镇、往后客栈、龙潭民宿、东江画廊等景区景点如珠如玉相伴。金秋时节,驾着车,迎着风,穿过油茶、丝苗米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区,数十万亩的稻浪伴随着泥土的芬芳令人沉醉,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开得蔚为壮观,空气里都是丰收的味道。
粗略算一算,两条示范带里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民宿客栈、3个省级产业园、特色产业数十项。赏美景、摘农果、观非遗文化、畅游碧波东江等游玩活动诸多,是两条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体验农耕的综合示范带,吸引无数的游客前往“打卡”游玩,热闹了乡村,激活了农村活力。
融合 协同发展建设富裕城乡
今年,佗城镇枫深村在乡村运营方面火爆“出圈”,夺取了龙川县“百千万工程”乡村运营行动发布大会一等奖。荣誉背后,是该村积极走转型发展之路,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创新“文旅+”,全力打造研学实践营地,让美丽乡村全域绽放,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啤酒节”“音乐节”相继亮相枫深村,15万余人次的游客接待量让该村声名远播的同时,也拉开了龙川县发展“夜经济”的序幕。
打造“烟火漫城”,让城乡充满烟火气息。龙川县户籍人口超百万,常住人口70多万,其中县城常住人口30余万,3.5万多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商业发达、产业兴旺,是一座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浪漫之城。今年1月—10月,城镇居民收入、社消零增速、建筑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均排名全市前列。
“夜经济”“节假日经济”则是这座浪漫之城的商贸服务业的特有元素。在致力发展三大产业的过程中,龙川县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以县城为龙头,促镇带村,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产业协同,分工合作。工业方面,“园区+镇村”的发展模式正日渐形成,研发、高端制造工艺环节在园区,而简单加工工艺延伸到镇村,既降低企业成本,又为地方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例如落户龙川县产业园的丹尼玩具(龙川)有限公司在黄布、麻布岗、老隆等镇开设了富民工坊,将简单的组装工艺车间开到了镇村,为群众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农业方面,农村成为种植基地,仓储、加工、销售等环节则落子于县城和乡镇。第三产业方面,旅游产业正成为融合发展的高地,“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新业态。今年3月龙川县获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特色发展,百花齐放。龙川县分类推动镇域发展,推动各镇按照“16字”发展定位做实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化”目标要求,形成“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百团作战”的生动局面。
产业培育,强村富民。作为农业大县,龙川县以3个省级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动能强劲。龙川县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辐射8个镇,涉及1500多户农户,产业园主导产业年总产值达15亿元。龙川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规模达16万亩,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0.5亿元。奋力推进全省首个整县推进实施“一镇一园”全覆盖试点项目,加快推进首批5个特色小园建设,奋力建设集种植、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储藏、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农业生产托管、休闲农旅等领域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园。
城乡连体共生,协同融合发展。龙川县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刘睿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