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推动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本报讯 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河源赛区选拔活动中,龙川县以总分945.5分的成绩斩获第二名。这一成绩的取得,是该县加快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龙川样板,积极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龙川路径的诠释。
龙川县地处广东东北部,总面积3081 平方公里,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为我市林业重点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4.06%,林地面积23.4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936.5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的核心指标均稳居全市前列。
今年以来,龙川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全力推动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龙川路径,为龙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坚持高位部署,强化规划引领。自我省启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以来,龙川县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林长制领导小组会议、林长会议、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调度会等,部署协调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路径;县第一林长、县林长签发了《关于高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美龙川的令》《龙川县2023年林长制工作要点》和《关于开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分片挂点督导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等均带队开展巡林和绿美龙川生态建设调研活动,推动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同时,龙川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了“一核两心,三带五组团”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奋力构建半城山水半城林的“城中绿网”,形成“一江、五河、多廊、多园”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促进龙川县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发动,强化全民参与。绿美龙川生态建设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龙川县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表率作用,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完成植树面积约1.3万亩,建设了“青年林”“巾帼林”“商会林”等主题林,掀起爱绿、植绿、护绿新高潮。
坚持示范带动,强化亮点打造。龙川县重点打造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1个、绿化美化示范村13个,抢救复壮古树名木11株;建设一批示范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坚决守住生态红线。目前,已完成细坳镇森林小镇申报工作,全力建设1个田心镇东江村为森林乡村和13个乡村为绿化美化示范村。通过连点成带、扩带成区、增区扩面,力争短期形成连片大面积的“六大行动”亮点示范。以“绿”为核心、“美”为点缀,重点打造两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其中,龙川县松林公园综合型示范点已完成80%的建设进度,龙川县梅子坑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型示范点已完成森林抚育72亩、林分优化1107亩。
坚持高位推进,强化治理效能。龙川县全面强化资源保护监管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面落实林长制,并持续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等“六大行动”。全县今年林分优化任务6.2万亩(含油茶造林2.4万亩)已全部完成;新造林抚育任务3.25万亩已全部完成;森林抚育任务5万亩(含油茶低改抚育2万亩)已全部完成。目前,龙川县各项目实施进度处在全市前列。
坚持成果转化,强化林业效益。龙川充分发挥龙川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种植面积多、油果质量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高标准推进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建设现代化油茶加工基地,大力推广“油茶+”经营模式,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挥林业龙头企业和市、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增强绿美龙川的社会效益,在全市率先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示范性建设,完成50个行政村碳汇交易协议签订,林业碳汇减排量达68万吨,申报成功后可增收3300万元以上。挖掘绿美龙川的文化价值,将龙川千年古县和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色、中央苏区县的红色、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绿色紧密结合,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