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首宗扶贫帮扶项目租赁经营权公开竞标
疫“竞”激发资产活力 兴产业增收益促共富
■首批5.2万只小鸡苗“入住”龙川县铁场镇双丰村温氏养殖场,该养殖场年出栏量可达20万只。
■龙川县铁场镇双丰村温氏养殖场通过公开竞标确定租赁经营人,于日前顺利投产,将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1万元的租金收入。
■龙川县岩镇镇山池村
核心提示
9月20日,龙川县铁场镇双丰村温氏养殖场全面开场,5万多只小鸡苗“入住”养殖场,此起彼伏的“啾啾”声热闹了这个村级帮扶产业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注入了新活力。
这是龙川县首宗通过公开竞标确定租赁经营权的村级帮扶产业项目。双丰村温氏养殖场由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办帮扶建设,建成后交由村委会经营,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经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协商表决,决定采取“公司+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明标形式竞价,承包给该村村民经营。经过公开的明标竞价,养殖场租赁经营权以高于底价9万元的价格,被村民黄锦华以年租金21万元竞得。
双丰村温氏养殖场采取租赁经营权公开竞标方式盘活资产,为龙川县管理扶贫资产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龙川县高度重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控,高质量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结合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创造性地以公开竞标方式,出让双丰村温氏养殖场租赁经营权,最大程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养殖场租赁经营权公开竞标 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1万元年租金收入
龙川县铁场镇双丰村,位于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的霍山脚下,以种植优质的丝苗米跻身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行列。
“现在又多了一家养殖场,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多了21万元。”双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勇辉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从今年起,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将达到33.8万元。据悉,在精准扶贫时期,双丰村温氏养殖场由帮扶双丰村的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办投资179万元建设。该项目建成后,交由双丰村村委会经营,收益所得归村集体所有。
在精准扶贫工作圆满结束后,龙川县委、县政府召开乡村振兴专题会,提出要强化扶贫资产管理,确保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经营性资产持续稳定发挥效益,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铁场镇党委、政府,双丰村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龙川县委、县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积极与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相继完善了双丰村温氏养殖场用地手续,解决了用地问题。镇、村两级党员干部认真做好群众工作,组织村民代表到周边镇、村参观投产的温氏养殖场,在了解养殖操作、无害化处理等经营管理模式后,村民一度因担心污染环境而不支持的顾虑打消了。
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解决了用地难题,完善了相关手续,双丰温氏养殖场在今年具备了投产条件。那么,该以何种方式经营养殖场,从而让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益?双丰村在铁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召开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就养殖场的承包经营、利润分配等相关事宜进行讨论协商表决,并经“四议两公开”流程,决定采取“公司+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明标形式竞价,承包给该村村民经营。
表决后,双丰村委会根据已定招标流程,在线上线下多个渠道发布招标公告,公布招标流程、标底价格、投标条件等招标细节,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符合公告招标条件的该村村民参与报名,报名者缴纳投标保证金。村委会公布竞标报名情况和公布竞标会召开时间和流程。
4月20日,一场公开竞标会在双丰村村委会举行,标的就是村里温氏养殖场5年的租赁经营权。当天,4名符合条件的村民参与竞标,铁场镇包村工作组、村监委、村干部全程参与竞标监督。经过激烈的举手叫价,以“价高者得”为原则,最终村民黄锦华以年租金21万元拿到了租赁经营权,比竞标底价高出了9万元。
公开竞标结束后,竞标人、村干部、村监委对竞标结果无异议签名确认后,在村委会公示栏进行公示。5月,双丰村委会与黄锦华签订协议,后者把首年养殖场地租金21万元支付到村委会账户。随着协议的签订和资金的到账,标志着双丰温氏养殖场步入启动轨道。
双丰村温氏养殖场租赁经营权是龙川县在扶贫资产管理过程中首次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来决定的,在全县成功开创了明标竞价的先河,为后续扶贫资产管理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采用明标竞价方式,能发挥产业最大的经济效益。”铁场镇党委副书记赖蕾迪表示,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招标流程,消除了意见分歧,取得了村民们的支持,确保了在和谐稳定中盘活闲置的扶贫资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5万多只鸡苗成首批“房客” 年出栏量有望达20万只
走进双丰村温氏养殖场养殖区,传入耳中的是热闹的“啾啾”声,场地上一只只小鸡苗相互追逐或进食饮水。据黄锦华介绍,截至9月20日,共有5.2万只鸡苗进场,养殖场实现满产运转。
黄志勇是河源温氏禽畜有限公司龙川片区负责人,将为双丰村温氏养殖场提供鸡苗供给、技术支持、回购销售等服务。他介绍,双丰村温氏养殖场按照双层高效鸡舍标准建设,建筑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根据其他养殖场的养殖情况,正常情况下,年出栏量15万只至20万只,年毛利70万元至100万元。
作为租赁人,今年58岁的黄锦华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来自于之前没有从事过家禽养殖。动力则源于一名党员对推动家乡发展的责任,有着16年党龄的他,曾担任过9年的双丰村党支部书记,黄锦华特别希望双丰村能够早一天富起来、美起来。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全心全意养好鸡,学到技术后,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共同致富。”黄锦华表示,养殖场经过几年完善了相关手续,如今启动并投产,让扶贫资产“活”起来,这将推动家乡养殖业发展。
让扶贫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并持续稳定发挥效益,是双丰村委会的责任。在签订场地租赁协议并收到首年租赁款后,双丰村村委会按照协议,全力做好养殖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据统计,5月至8月,村委会共花费45万元,用于环保生物质颗粒热水炉、水暖散热器、水帘供水管路等30余项设施的改造升级或新建,以最短时间让养殖场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黄勇辉表示,将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严格按照协议,为双丰温氏养殖场的养殖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共同做优做强做大养殖产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群众增收。
强化扶贫资产管理 保障项目稳定良性运转
无独有偶,距双丰村13公里的铁场镇和田村黄礤温氏养殖场也迎来了经营者,将于今年11月开门“营业”。今年8月,和田村村委会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个体户承租经营,租期为10年。其中前5年租金每年8.5万元,后5年的租金每年9.75万元。养殖场的租金归和田村集体所有。
据悉,和田村黄礤温氏养殖场由深圳市宝安区审计局投资180余万元帮扶建设,两栋共3800多平方米,于2021年5月建成。时隔几年后,养殖场必须要进行升级改造才能投入使用。经村委会和温氏集团等多方核算,需约45万元来完善设施设备,才能投入使用。经双方协商约定,由租赁方自行投入资金完善设施设备,村委会减免一年租金。目前,升级改造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今年11月投产。
据了解,铁场镇双丰、和田温氏养殖场是经营性扶贫项目,由帮扶单位出资建设,交付给县、镇、村经营管理,主要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因为用地手续等客观原因,少量项目经营欠佳。针对这类问题,龙川县积极应对,通过线上线下招商引资、公开招标等方式,确保项目正常运转并发挥效益,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与市场并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运用好市农业农村局大数据平台,将到期、经营不善或闲置的经营性资产挂网招商,确保扶贫项目正常运转并实现增值保值,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龙川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黄海龙表示,将发挥好牵头单位作用,加强与司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持续抓好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加快推进问题扶贫资产处置工作,做好问题资产底数摸查工作;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指导,指导镇、村做到用好扶贫资产。
管理好扶贫资产,让资产“活”起来,助力乡村振兴。一直以来,龙川县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高质量推进扶贫项目资产清产核资、确权登记等工作,健全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提高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截至去年,龙川县共登记2979个扶贫项目资产,投入8.70亿元。其中,公益性资产2026个,涉及资金4.13亿元;经营性资产953个,涉及资金4.57亿元。全数资产已确权登记。从登记确权方面来看,2979个资产中,有3个县级资产、8个镇级资产、2534个村级资产、434个到户资产。
整合资源,落实盘活措施。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龙川县加大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力度,对处于低效运营、资源耗费型产业,积极引导、晓之以理进行租赁劝退;对产权不明晰,抓好产权界定和债务剥离;对于因客观因素,尚不具备经营条件的资产,加强水网、变压器、通信、路面硬化等基础设施投入,提升资源优势,并通过线上线下招商和公开竞标等方式,确保资产正常运转。
今年3月,龙川县开展了全县范围的经营性资产排查整治工作。针对排查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控,高质量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目前,龙川已经统筹全县到期、转投、闲置的扶贫资产资金3375.58万元入股县工业园,按年收益率8%实现稳定分红;第二批闲置到期扶贫资金1032.41万元将计划继续县级统筹管理使用。
同时,落实扶贫资产管护经费。在今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中,龙川县安排480万元用于扶贫项目资产管护,主要用于每半年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公益性资产维护等工作。定期召开扶贫资产培训会,针对扶贫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经验交流学习,提高处置能力和管护水平。
挖掘各镇在推进扶贫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亮点工作。龙川县注重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先进经验做法的宣传和推广,如该县岩镇镇在处置入股龙川某公司项目分红问题时,采用的以固定资产抵扣本金及部分分红款的做法,在全县进行推广,让各镇借鉴学习,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科学有序、有效推进。
■统筹:黄海龙 卢志勇 陈小玲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黄赞福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王国超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