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聚焦美丽经济 形成规模效应

公白镇产业振兴“一路生花”

2023-10-11 10:28:30 来源: 雷宇烁 叶春雨

21532b7cd18109adefefc8b170c4524b_hyrbs1011005_001_01_s.jpg

■和平县公白镇美塘村

47d54ee5e85f415c81888a7219329536_hyrbs1011005_001_02_s.jpg

■和平县公白镇德福农业鲜花种植基地

70db4cb0ebea9500404ab5ebaf6d3ffb_hyrbs1011005_001_03_s.jpg

■和平县公白镇全貌

核心提示

走进和平县公白镇的德福农业种植基地,各色花卉竞相开放,工人们正在浇灌、修剪花卉小盆栽,一盆盆花卉小盆栽,正在被送至储存点,等待着运输出去。

公白镇位于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北部,是灯塔盆地的副中心镇,近年来以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实现从“一朵花”到花卉产业链的蝶变。位于该镇的组培实验室,可实现年产花卉苗木、作物种子、瓜果蔬菜等优质无菌种苗2000万株,可辐射周边近200公里的种业市场。

花卉产业的发展,是公白镇产业振兴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公白镇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统筹整合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打造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成果】

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添彩

花开公白,激活乡村美丽经济,离不开滋养花朵盛开的“泥土地”。

公白镇位于和平县南部,与东源、连平两县相邻,地处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北部,气候温和,丘陵遍布,距离和平县城25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户数2483户,总人口1.35万人。全镇总面积63.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60亩,山林总面积为75394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60643亩。公白镇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土特产品种类繁多;粮食类有优质大米、花生、番薯、香芋等;水果类有优质奈李、贡柑、沙糖橘、枇杷、板栗、柿子等;野生果类有杨梅、椎子、山稔等;野生药材类有野菊花、狗牙花、狗贴耳、溪黄草、老鼠耳等。镇内生态环境良好,客家风俗浓厚。近年来,公白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温泉、农业等资源,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休闲观光胜地。

“对于运输时间较长的花卉,需要采用专业的仓储和运输方式,保证快速地装卸和操作,确保花卉安全到达目的地。同时,这也需要我们有完善的监控和管理措施,保障温度、补货等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位于和平县公白镇的广东德福农业有限公司花卉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效运转的物流体系让小型花卉源源不断地直达粤港澳大湾区。

不断发展的运输体系,来自明确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公白镇以花为媒,结合市场需求,高质量发展特色花卉种植产业。在德福农业鲜花种植基地,鲜花竞相绽放,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一片繁忙。来自和平县公白镇的卡车,载着红掌、白掌等多类花卉前往广州花园展区,村民们播种、种养、收获的花卉被运送到园林工作者的手中,用来装饰商业空间、游客展区等。

目前,德福农业1500平方米的组培实验室(种业基地)已投入2000万元,拥有最新全自动接种组培系统和成套设备以及行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与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广州白云苗圃、华南农业大学等涉农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近3年来累计获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组培实验室已于今年6月挂牌运营,可实现年产花卉苗木、作物种子、瓜果蔬菜等优质无菌种苗2000万株,可辐射周边近200公里的种业市场,可新增就业岗位80个,产值2000万元,助力公白镇高质量发展。

集体经济强起来 和美乡村展新颜

“自从在四季沐春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业,老人小孩都在身边,不用像以前一样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家庭。在村子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对于东联村村民曾女士来说,生活的改变不仅来自收入的改变,更来自整个村子的变化。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健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是公白镇产业振兴带来的重要成果。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公白镇明确“到2023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以上”目标任务,并围绕这个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村一策”方案,工作正在推进中。

截至8月31日,公白镇7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的年收入目标,其中,美塘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5万元,塘角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排名全县前列。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根据上级部门制定的目标任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公白镇严格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公白镇早造粮食面积为5557亩,产量2214吨。该镇将晚造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村,分解到户,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做到应种尽种,100%完成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进一步稳定粮食面积产量,并大力推动大户带小户,多种粮种好粮。

光伏电站项目点亮乡村振兴路

和平县公白镇100MW光伏电站项目是由广东鹏泰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投资5亿元人民币,装机总规模100兆瓦,预计年总发电量1.2亿千瓦时,年营收5500万元,税收500余万元,可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个。项目位于公白镇东联村,总用地面积约155.8211公顷。

引领】 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只有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有战斗力。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公白镇产业振兴确立了“定盘星”。

近年来,和平县公白镇发挥“党建+”作用,引领“百千万工程”。把党建工作与高质量发展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牢固树立党委(党支部)书记抓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意识,形成党建+高质量发展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及党支部书记配合抓的纵横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选派了2名深圳福田区驻镇帮镇扶村干部担任东联村、美塘村第一书记,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长期以来,公白镇把党建+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主要抓手,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模式,充分发挥公白镇“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德福农业“两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企业党员贡献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战斗力。一个个“红色阵地”如同点点星火,帮助“产业链”连接“党建链”,逐步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新画卷。

【机制】 “百千万工程”牵引乡村建设

党建引领抓出新力度,推动着农村高质量发展干出新高度。近年来,公白镇定期组织“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专班成员组成督导组,到各村居督导检查“百千万工程”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目前,各村居均已根据实际制定了“百千万工程”任务清单和日常任务清单,各包村领导定期到各村居指导任务清单落实工作,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谋划高质量发展项目。

确定了“百千万工程”领导机制,公白镇在建设花卉小镇和防汛备汛等方面全面发力,兼顾发展与稳定。在建设花卉小镇方面,目前,公白镇正在进行美丽圩镇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目前外立面粉刷已完毕,正在推进路面改造工程。美塘村、东联村妇女之家、乡村大舞台等文化广场项目正在建设。在防汛备汛方面,该镇制定完善防汛备汛预案,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学习《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并开展了防汛业务培训、入户宣传、防汛备汛应急演练以及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思路】 提高专业化水平 形成发展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当生产或运营规模增大时,单位成本的降低。简而言之,规模效应是指生产或运营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的经济现象。增规模、扩群体,强产业、促经济。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公白镇正探索如何形成发展规模效应,打通一条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促民增收的发展之路。

公白镇现有肉鸡养殖场83家,2022年3月至今年3月共计出栏肉鸡约398万羽,出栏生猪2923头、存栏生猪1314头,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

同时,该镇严格落实粮食生产任务。2023年公白镇早造粮食面积为5557亩,产量2214吨。该镇将晚造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村,分解到户,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做到应种尽种,保证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在专业化水平的推动下,该镇特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一直以来,公白镇全力支持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德福农业为主的花卉小盆栽产业。目前,1500平方米组培实验室(种业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种业实验室拥有最新全自动接种组培系统和成套设备以及行业研发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与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广州白云苗圃、华南农业大学等涉农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近3年来累计获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科技成果的转化。预计2023年该公司总产值可达1.68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公白镇通过提升企业花卉种苗研发能力,德福农业已成功申请为高新技术公司,着力打造花卉产业专业镇、特色镇。提升公白镇茶油品质和产量,积极推动建立专业合作社,推动公白镇茶油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发展。持续推进撂荒耕地治理,鼓励土地流转,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借鉴和探索中药材基地建设经验。

【蓝图】 加快推动重点项目 全面激发经济活力

项目建设再提速,乡村振兴添动能。展望未来,公白镇将积极配合县国资委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完善和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配套设施及服务建设,用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带动全镇现代农业发展。稳妥推进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加强与县乡村振兴局、县文广旅体局、县自然资源局的沟通协调,力争盘活公白镇温泉资源,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公白镇将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保护良好生态;统筹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高质量完成美丽圩镇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新聚村汤子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把全部行政村列入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范围,着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继续迈出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上一篇:和平首届“乡贤杯”足球邀请赛落幕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