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
■王惠贤
蒙蒙细雨中,一声狗吠回荡山谷。
我们走在东水盘皇茶(增坑茶)的产地——增坑村的茶山上,几个女伴一路上行行摄摄,几朵粉嫩的樱花,几片枯黄的枫叶,几株沾满雨珠的狗尾巴草……都被我们一一收入相册。偶遇一棵椎树,我们开始兴奋地找苦椎子。我们就像那些放学归来的顽童,一路逗留,这会儿,别人早就到了山腰处的观景台了。
站在观景台上,台下一垄垄的茶树像一条条绿丝带,远山上的锥树浓密苍翠,山顶都隐没在烟雨中。我狠狠地吸了几口“仙气”,忍不住继续拍照。此时,来了两位舞者,一曲旋律响起,舞者和着节拍,在细雨中翩翩起舞。众人纷纷收起手机,静静地观看。两位舞者手中的扇子乖巧地或开或合、或前或后,偶尔半遮着盈盈笑脸,让人产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联想。浅蓝的衣袖柔柔地舞动,在苍翠的茶山和白蒙蒙的雨雾中别有一番景致,但两人的舞蹈,实在算不上专业。
我看了看旁边的音响,那家伙不小,旁边还放着一些道具、服装,在此后的行程里,她俩就一直带着这些家伙与我们同行。
下午,我们到了新坪村参观千年古榕树。这树高二十多米,有六七层楼那么高;它的树干粗壮,要十二三个成人合抱才能抱住;它的树冠硕大,就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古树下,我们上起了党课。这棵古树就像一个颔首微笑的老者,在低头倾听,听课的人此刻大概都有一种特别肃穆而庄严的感觉吧。上完党课,坐在我前面的两位舞者拿着手机在拍视频,我不禁对她们产生了兴趣。当她们把镜头朝后转向我们的时候,我看到她们并不年轻的面容和微微灰白的头发,年纪大约有五六十岁了。
从东江画境的民俗馆出来,出门又碰见她俩。她们在向同行的一位老师请教舞蹈动作,手臂虽不如老师的柔软,她们却很努力地跟着做每一个动作。当大伙儿都已经跑到著名画家骆文冠先生的美丽乡村体验园时,她俩依然在练习新学的动作,我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她们边走边比画边聊,老师告诉她们,兰花指应该第一节手指发力,这样指尖就能微微翘起,看起来也会更柔美,老师评价她们已经跳得很不错了。随后,我得以与她们同坐,才得知,她们其实只是普通农人,平时还种了很多地,跳舞只是空闲时的爱好。
登上骆氏祖宅的后山,我站在山顶眺望,这座祖宅依山傍水,面向东江,江面壮阔,碧波万顷,河畔的竹子随风轻摇。这秀山丽水,这诗情画意,真让人赏不够、品不尽!
回程时,两位舞者在村口下了车,她们微笑着向我们挥手告别,我对她们依然不甚了解。此刻,我想起一位同样仅一面之缘的老师——曾主演《白毛女》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元华女士,想起年已古稀的李老师热情洋溢地与我们谈诗词、谈生活的场景,想起了她那句“我千方百计地跟上你们”。
茶园里两位舞者手持绸扇的倩影,与李元华女士的美妙的歌声,都是如此让人沉醉啊!
我不禁也向两位舞者挥了挥手。暮色中,车窗外,碧水悠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