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留守娘
■叶德水
“哎呀,哪个小屁孩干的?”霞姐边说边俯下身子捡起地上的一个零食包装袋丢进路边的垃圾桶。
霞姐是叶潭镇山下村的一名村干部,平时走村入户,看到路面上有垃圾,她总是习惯性地俯身捡起,让它去该去的地方。
因工作关系,我去了几次山下村,跟霞姐慢慢熟络起来。霞姐是四川成都人,中等个子,头发束得很高,走起路来一阵风。她身上有川妹子的热情爽朗,也有客家妹子的善良温柔。
霞姐年轻时在外务工认识了爱人,1995年嫁到了山下村。那时的山下村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小黄泥路,尘土飞扬。穿村而过的蓝溪河上没有桥,第一次回村,是丈夫背着她过的河。
语言不通、饮食习惯差异,让刚到山下村的霞姐很不适应。婚后,丈夫继续在深圳务工,两个小孩接续出生,婆婆在村委会干了一辈子光荣退休,霞姐选择留守山下村。
侍奉婆婆,照顾小孩,打理庄稼,霞姐勤劳能吃苦,慢慢融入了山下村。她不但学会了本地话,还学会了耙地、犁田。家里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婆婆的脸笑得像一朵花,小孩健康成长,夫唱妇随,家庭和睦。
左邻右舍谁有点困难,霞姐总是非常乐意地搭把手。一次,村民七苟受伤住院,家中老小无人照看,霞姐主动请缨,照顾七苟家中老小的饮食起居,直至七苟康复出院。村民们纷纷向这个外来媳妇竖起了大拇指。
2011年,霞姐当选村委会委员,接过婆婆的接力棒,负责村里的妇女、儿童工作。她腿脚勤快,大部分时间用在走村串户,关心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关爱呵护村里的留守儿童,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建设。
霞姐以其外来媳妇的独特视角见证了山下村的成长:近年来,山下村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整治乡村环境,在蓝溪河上架设了两座桥梁,行人来往、车辆通行方便起来。村里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还兴建了文化广场。村里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地更净了,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霞姐的小孩大学毕业后也都去了深圳务工,后来婆婆离世。她再一次选择留守山下村,这次是独自一人。
我曾好奇地问霞姐,就没考虑过随丈夫和小孩去深圳?她笑了笑说,不是没有考虑过,父子三人在深圳,我一个人在老家,有时候心里还真不是滋味。但是村民既然选我为村委会委员,我就不能撂挑子,我在这里生活了近三十年,在村里干了四届,早就把自己当成山下村的一分子。
我想,霞姐是放不下这里的父老乡亲,放不下这里的一山一水,放不下这里的一草一木。
人在村中走,看八角楼外苍山翠,听酒翁石下秀水欢,触乡村和美清风柔,闻塅心桥边稻花香,宛如画中游。
山下之美,美在山,美在水,更美在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