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从未远去
■贺超雄
时下,看到许多关于故乡萧条凋敝、只剩下老人留守的文章,作者由此发出感慨:回不去的故乡!对此,我不敢苟同,故土对于我来说难以割舍,故乡,从未远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人们或许都有共同的经历,那时的农村生活太艰难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辛勤劳作。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我想一定是建立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的,不然艰难的生存环境,即使山再绿水再好空气再清新,也难有好的心情。跳出“农门”,远离故土,成了年少的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长辈、老师用来鞭策鼓励我们的重要内容。
几番努力,我终于考上了教育学院,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终于跳出了“农门”,远离故土,走进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工作期间,虽然回故乡的次数不多,但只要有长一点的假期,就有一种回乡的冲动,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我也经常反问自己,故土不是我梦寐以求想逃离的地方吗?现在愿望实现了,为什么还念念不忘,藕断丝连呢?随着年岁的增长才慢慢地领悟,原来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留下了自己太多的生活烙印,这种印记根深蒂固,根本无法轻易抹去。当年立志要冲出故乡,跳出“农门”,并不是厌恶故乡,相反还要感谢故乡,故乡给了我们励志的土壤和不竭的动力。
在故乡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已融进了流淌的血液里,永远挥之不去。难忘第一次看到电灯亮起来,整个村子一片沸腾,原来世上竟然还有不用添油就能点亮的灯。难忘第一次看到电视,恰逢热播《霍元甲》,全村人晚饭后聚集在村里最先拥有电视的人家屋坪上,盯着还有很多小雪花的屏幕,随着剧情的变化,笑声骂声不绝于耳,把可怜的电视机声音都淹没了,现在想来还忍俊不禁。还有太多的“第一次”都发生在故乡,成为记忆中已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每想起这些,都激动不已、开心不已,怎能轻易忘掉呢?
在故乡接受的启蒙教育,很多已成为一辈子的行为规范,影响深远。“不要做坏事,不要有害人之心,否则雷会劈你”“掉在地上的饭要拾起来吃掉,不要浪费粮食”,类似这些纯朴的教育,至今仍心怀敬畏,牢记心上并付诸行动中。
虽然说现在故乡的山山水水、人情世故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对故乡的牵挂还在,对故乡的记忆还在,历久弥坚。闲暇时,回一趟老家,在老宅门前喝一壶故乡的井水烧的热茶,思绪就像茶香一样绵远悠长……都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的,不管人情冷暖如何变幻,还是民风是否淳朴依旧,故乡都是你漂泊的灵魂可以停驻的港湾。
岁月,抹不掉乡愁,故乡,从未远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