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那一块曾经发烫的土地仍捂在一代人的心头

——《矿山,我们一起走过》附记

2023-02-19 09:35:00 来源:河源日报

45c1a6c1ee430556020e8e30b315d1ed_0219003_001_01_s.jpg

吴建勤,江西赣州人,河源日报社资深记者。

■吴建勤

初春,众香摇动,满树青小。《矿山,我们一起走过》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本书以我国“一五”计划苏联援建重点项目——原重工业部岿美山钨矿为背景,记述了其在我国钨工业战线上建设与发展的史实。

矿山君毕集,定议矿山事,多有切切。

“钨矿印迹”何以成书?就是集矿山人一同经历的过往,也是在其历久弥新间,把岿美山往日之“涌流”,岁月之“荡漾”,时光之“微澜”生动地安放进字字句句里,像怡然地坐在彼此身旁,遍阅文题,闭目翻卷。

无文无章,后人何以知吾辈?何以知矿山?

《矿山,我们一起走过》一书,不为别的,旨在以初心、以情至、以敬畏,抒新中国钨矿之烈。

我在矿山工作多年,度过了我的青葱岁月,离开时仍然青春年少,书中资料,部分乃有意无意间收集几十年所得。到决定写这本书时,我数次回到矿山,想尽办法又收集了一批资料。其后写作三年,从两年前在微信上间断发出的《钨矿印迹》到办理出版,过程较多曲折。其间,成都、北京等多家出版社检索后均称:《印迹》属“重大历史体载”,出版必经省级主管机关审批。后幸得到汕头大学出版社邹副社长(其父曾在江西一矿山工作过)的认可与力推,于去年9月提交书稿,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4个月时间的审稿、审批,又反复修改,最终于今年1月由汕头大学出版社确定书名并顺利出版。

作为一个纪念性的文本,本书算是我和岿美山钨矿人在共同探寻我国早期钨矿开采的发展轨迹中,呈献出的一个“精神遗产”。

本书共31个章节,包括“开垦矿山”“情牵矿山”“一代才俊”到“倾城时光”“重建矿山”“矿山不再”等篇目,图文并茂间不疾不徐,可感怀而抒意,可眷顾而送行,如采矿者的凛凛气度,如矿山中的佳人莳花,品之,又如山上流下的叮咚溪流,至真而舒展,至怀而率性,更为钨矿人切肤的生命奉献而浩歌!而缅怀!

不管我们怎样移位,不管我们与那座山见与不见,我们都是在为铺就一条岁月的坦途而努力,愿矿山前辈的一腔热血与真挚善良带给我们的是:被生活温柔以待。

“欲语还休”!在新中国工业建设初期,看矿山上下,那一块曾经发烫的土地,捂在一代人心头——还热着呢!

    上一篇:读你的来信
    下一篇:汪兆骞谈枕边书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