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人民医院走出山区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创“三甲”提质增效 助力健康河源建设
■本报记者 邹茹玉
■通讯员 温志锋 卢育琼
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不断推进健康河源建设。
龙川县人民医院继2021年在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国第139名,2022年在艾力彼《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3)》发布的排行榜中,该院核心竞争力跃升全国县级医院300强。这一成绩在县级公立医院中并不多见,在我市更是首例。近年来,该院围绕创建“三甲”工作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目标,逐步建立与县域就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山区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大胆改革创新
多措并举引人才
对于山区县级医院,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缺管理的问题。如何打破这一困局?龙川县人民医院审时度势,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创新之路。从2016年开始,该院深度融合医改,以医院管理和学科发展为两大抓手,制定医院战略规划,逐项解决落实。
人才是第一资源。该院多措并举,拓宽引才渠道,面向全国吸纳紧缺急需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2017年至今,该院共引进硕士研究生12人、学科带头人和紧缺型专业人才6人,选派业务骨干230人分别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跟班学习。同时大刀阔斧,推进医院用人制度改革,形成职务与职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新机制。目前,该院高级职称148人,高职称和高学历人才总量居全市县区级医院之首。
打造过硬学科群
实现“大病不出县”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局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统筹设计、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大格局,我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各县县域内住院率稳步提升,其中龙川县县域内住院率常年保持全省前列,提前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作为该县龙头医院,龙川县人民医院着力打造过硬学科群,让病患群众实现“家门口”就医。据了解,该院首先把“短半径”(即急救距离50公里内)专科做强,提升综合急救能力;其次把“长半径”专科做精做优,优化平台学科,实现专科专治;再则打造重点学科群,创建国家级专科品牌,提升救治大病能力。其中该院的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和卒中中心,在我市率先通过国家级认证,充分发挥“救命、救心、救脑”的综合救治能力。
以创建“三甲”为契机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办一所有高度、有情怀、有温度的人民医院”是龙川县人民医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前,龙川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在兴建并大力推进医疗科研创新平台及卫生人才教育基地项目建设,这是该院以创建“三甲”为契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打造县域医疗卫生服务高地。
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公立医院提质增效,坚持精细化管理,强化人才技术要素,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建设健康河源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