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柏埔镇“95后”龚舒畅:
放弃美国绿卡回乡种田
■龚舒畅在田里除草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在位于紫金县柏埔镇南昌村的田地里,“95后”龚舒畅和村民们正忙着给农作物松土、除草、覆膜。
很难想象,这个双脚站在泥地里的小伙,曾经留学美国并在国际企业工作过。2019年,在美国完成学业的龚舒畅毅然放弃了“绿卡”,回到老家紫金县从事农业种植。从刚回来时的无所适从到熟悉680余亩农场内的一草一木,从农业“小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龚舒畅用了近5年时间走稳了自己的回乡创业之路。
回国创业圆梦乡村振兴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龚舒畅,对农业农村的认识此前仅停留在书本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与他本没有任何交集。龚舒畅在美国波士顿待了7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际金融企业做到了管理层。2019年,龚舒畅放弃了美国“绿卡”以及高薪工作,毅然回国返乡。从小向往田园生活的他,开始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梦想农场”。
从金融行业转型到农业,龚舒畅称自己就是个门外汉。他先是通过流转来的30亩撂荒地种植沃柑等经济林果试手,然后开发鱼塘投放水产。成为“新农人”的初期,农场的收益并不理想,因为没有经验,经济林果无收成、鱼塘里的近1000尾鱼苗无一存活……一连串的打击给他的创业热情浇了一盆冷水。
后来,在当地政府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龚舒畅大胆创新,勇于变革,实现了转型发展。熬了无数个夜晚,改了无数次经营方案,龚舒畅成立了柏之源(河源市紫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随后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种植面积,最终扩建至680余亩,农场里种植沃柑、凤梨、木瓜、茶叶等各类作物,并进行水产和禽类养殖,开启了现代生态农业一体化发展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0年7月,龚舒畅的150亩沃柑种植基地被评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项目,其精益求精的付出,逐渐收获了客户和社会的认可。“我就是不服输,多尝试,总会成功的。”回忆起创业前期的艰辛,龚舒畅笑着说。
农旅融合发展
带动乡亲共富
在柏之源(河源市紫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龚舒畅带着记者一边参观基地种养的各种品类,一边介绍“梦想农场”未来的发展规划。“去年30余亩沃柑到了丰产期,总产量近9万斤,实现产值近50万元。等其余120亩到丰产期时,总体预计可实现产值200多万元。”
龚舒畅的种植基地平时固定聘请10余名村民,农忙时用工人数达到50多人,平均每人每天有百元的劳务收入。“在家门口就有工作,比我们在外面奔波好多了!”一名在茶园除草的村民说。
据了解,南昌村是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如今,这里产业兴旺,满山盈绿,乡亲们笑容满面,“沉睡”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觉得乡村振兴首先得有产业的支撑,有了产业,就能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他们有工作,收入提高了,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谈及下一步打算,龚舒畅表示,“梦想农场”已经初具雏形,下一步将会继续分期拓展种植产业,同时他还申请了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以打造集体验、研学、康养、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为目标,对农场进行区域划分,与南昌村自然资源联动开发,力促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本报记者 肖斌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