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田心镇以特色产业赋能“百千万工程”
开足马力强“镇”兴
■霍山脚下,村民驾驶机器“打田”,翻出一道道平整有序的田垄,仿佛在田野上演奏着一首春耕“进行曲”。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本报记者 朱惠思
霍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红松茸开辟“新钱景”、航天水稻孕育“航天品牌”特色产业、畲乡实现华丽蝶变……近年来,龙川县田心镇全面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凭借红松茸、航天水稻等特色产业,有效提升发展“含金量”。该镇结合“霍龙故里、畲族风情、鱼生之乡、文旅融心”的发展定位,充分挖掘并利用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努力描绘出一幅“镇强、村美、民富、产业旺”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科技赋能
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
近日,走进田心镇三友村的红松茸种植基地,一垄垄田地里铺满了稻秆。一个个胖乎乎的红松茸破土而出,探出了红棕色的“小脑袋”。村民们望着这长势喜人的农作物,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忙得不亦乐乎。
三友村党支部书记邹水平兴奋地介绍:“我们村采用农作物轮耕的方式,把稻秆、谷壳等作为基料,充分利用35亩土地种植了中科1号红松茸。本周的采收量预计能达到七八百斤。”
在田心镇霍山脚下,科技同样为“航天水稻”赋能。成片嫩绿的稻苗在科技特派员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田间另一端,村民正驾驶着机器忙碌地“打田”,翻出一道道平整有序的田垄,仿佛在田野上演奏着一首春耕“进行曲”。
田心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帮扶措施。该镇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引进红松茸、“航天水稻”等现代科技农业产品,并邀请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种植,为当地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去年,该镇航天水稻扩种了1000亩,每亩为农户增收400余元;红松茸也扩种了80亩,每亩产值高达6.3万元。这些举措不仅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有效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
该镇坚持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大力扶持红松茸、螺旋藻鸡蛋、航天水稻、航天花生等特色产业发展。该镇充分利用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园”“圳品”等政策,持续提升“霍山缘”“畲乡情”“源乡汇”等田心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农文旅特色名镇
领略畲族风情
走进闻名遐迩的霍山景区,只见险峻的丹崖赤壁与奇岩秀石交相辉映,在周边茂密植被的映衬下更显壮美。登山远眺,山脚下劳作的村民、翠绿的菜地以及错落有致的房屋,共同将霍山的气势磅礴与乡村的自然景色完美融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画卷。
在田心镇,还隐藏着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甘陂畲族村。作为龙川县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它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令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积极传承并大力弘扬畲族文化,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倾力打造甘陂畲族风情园,使这个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村门牌坊、图腾长廊等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同时,该村举办的田心文化节之畲族风情夜等传统活动,更为田心镇农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田心镇依托霍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甘陂畲族村创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两大重点项目,抢抓“霍山红印”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本土历史人文底蕴和乡土特色资源,着力打造“六色”旅游品牌——包括以霍山景区、环霍山示范带等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以上寨古榕公园、塔丰古塔等为代表的古色历史文化旅游,以上塔赤卫队旧址、骆达才故居等为代表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旅游,以甘陂畲族村少数民族风情、“八宝鱼生”等为代表的特色民俗美食旅游,优越的蓝色康养休闲旅游,以及客家故居、山水田园和少数民族特色民宿所营造的夜色浪漫体验旅游。该镇因地制宜打造田心农文旅融合样板,正逐步成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目的地,并先后在龙川县和河源市“百千万工程”“一线施工队长”百舸争流赛图纸大擂台中荣获特色镇类第一名和第二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