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浰源镇18名返乡大学生办“村晚”
欢声笑语年味浓
■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大年初三傍晚6时30分,在和平县浰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场由返乡大学生精心策划的乡村盛会——2024年浰源镇“龙行龘龘”乡村春节联欢晚会热闹举办。
本次“村晚”在为村民呈现精彩有趣的文艺演出节目的同时,串联起邻里亲情,拉近村民之间的距离,让村民们感受到浓浓年味。
冬令营催生志愿生力军
大年初三上午10时许,距离晚会开幕还有8个小时,黄塑、钟艺鸣这两名返乡大学生中的“核心人物”已经开始在浰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忙活起来了。他们挂横幅、搬音箱、准备公仔等抽奖礼品,忙得不亦乐乎。
团深圳市委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安排义工陈浩山担任浰源镇文化专干,大家都称她为“山山老师”。2024年初,在她的带动下,刚放寒假回来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策划冬令营活动,黄塑是第一个报名的大学生,而“山山老师”的侄子钟艺鸣也利用寒假来和平做志愿者。
为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让山区里的孩子有机会就近体验不同的课程,拓宽他们的认知,6名大学生各尽所能,策划了“大手拉小手”活动,为期3天的“少年儿童心向党,关爱守护伴成长”冬令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除了绘画和书法,他们还普及基础护理等健康知识。
团队从6人发展到18人
随着冬令营活动的结束,已近龙年新春,由黄塑和钟艺鸣策划执行的“村晚”也在加紧策划。
黄塑还在微信群内呼吁其他大学生与他们一起为“村晚”出力。“我擅长策划”“我擅长主持”“我擅长唱歌、跳舞”……消息一经发出,微信群内顿时就“炸了锅”,返乡大学生积极报名,一起为“村晚”出谋划策。当初只有6名大学生参加冬令营活动,到了“村晚”活动就发展到18名大学生了。
1月23日,经过几名大学生的讨论,初步形成了“村晚”策划书,并进行了分工合作:策划组负责整体的构思与创意,细化晚会方案,协调各环节;表演组由多才多艺的大学生及浰源村民自主报名组成,参与节目演出;物资筹备和场地布置组,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购买或租借各类演出所需的物资,如装饰材料、音响设备、各种道具等。
为了确保晚会效果,他们多次组织彩排,大家积极参与,认真排练。
“很高兴有了我们
自己的春晚”
大年初三,“村晚”如期举行。村民们早早地来到现场,领取了带有编号的抽奖券,找好座位等待节目的开始。“龙行龘龘”主题画作在舞台背景板上格外醒目,舞台周围一堆堆喜庆的红公仔、红摆件将现场装饰得年味十足。
伴随着开场舞《龙年吉祥》的热烈登场,晚会正式拉开帷幕。随后歌曲、舞蹈、戏曲、乐器合奏等节目精彩亮相,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呼声。“现场布置得非常好看,节目表演得十分精彩,很高兴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春晚’”。村民白云云说。
台上演得热闹,台下看得尽兴,而演出中间穿插的互动抽奖环节更是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从自制的“村晚”宣传海报、龙年贺岁背景,到龙头抽奖箱、剪纸窗花布景等等,无不体现出返乡大学生的认真和细致。这台简单却又富有创意的“村晚”,不仅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了父老乡亲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青年学子搭建了释放青春活力、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黄塑表示,争取把“村晚”活动延续下去,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返乡大学生参与进来,为“村晚”助力,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