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河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效显著

文明花开满城芳 高质量发展有力量

2023-02-07 09:15:14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苏勇军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农历新年伊始,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相继召开,我市全面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各地干劲满满,全市底气十足,这得益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所焕发出的“精气神”。

去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下足“绣花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创建为民、创建惠民,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在加快经济发展、解决民生短板、提升城乡治理水平、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赢得市民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树立了新时代河源的新形象,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文明创建,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共同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文明持续浸润,提升发展“精气神”

新时代,经济与文明同行。文明建设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文明建设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去年,我市在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始终坚持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靠前指挥、高位推进,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将其转化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强大动力,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各方面。

2022年,我市努力打造“榕树下”“公园里”等百姓宣讲品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薪火,编印《河源市党史学习教育简要读本》等红色书籍,打造19个河源红色资源“云展厅”,建设“九连小延安”等43个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基地,推出《阮啸仙传》《十万挑夫上赣南》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在“演、看、唱、听”中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河源发布、“源河”APP、智慧河源等新型主流媒体,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心聚魂。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市各县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等活动,以生动的语言传播党的声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一场场入脑入心的报告、一次次贴近群众的交流,不断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这些文明的力量,变成河源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城市“颜值”不断刷新,市民幸福感倍增

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漫步在河源文化广场、全民健身广场、客家文化公园、市体育馆、东江湾公园等休闲健身场所,举目皆是市民健身锻炼的身影。

市民罗先生是一名运动达人。他常年坚持沿着东江河畔慢跑,用脚步感受着城市的点滴变化。“河源的河水清澈,空气清新,抬头有蓝天,出门有公园,散步有绿道。奔跑在路上,随手一拍就是美丽的风景。”罗先生说。

去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深化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小财政”托举为民惠民的“大民生”,高品质建成了25个综合性公园和8个景区公园,改造提升了17个公园。目前,市区已有大大小小的公园80多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率提高到91%,市民出行300米就可以享受到公园的福利。如今,公园建在百姓家门口,“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了现实,广大市民可以尽享生态之美、园林之美,沉醉于诗画河源的幸福生活。

同时,河源坚持以“绣花功夫”扮美城市,大力实施“百街千巷”综合整治,改造完成1132条街巷,建设16条精品示范街,升级改造老旧小区201个、农贸市场37个,修复破损路面10万余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另外,我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治理城市“六乱”,深入实施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提升等“十大专项整治提升”,全面推进“查问题、补短板、促提升”专项攻坚行动。如今,“净、洁、绿、美、齐、优”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有口皆碑、深入人心,美丽河源已成为鲜明的城市符号。

窗口劲吹“文明风”,政务服务暖人心

“没想到办事那么快,服务态度也很好。”近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首次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的市民赵先生感叹,“提前备齐材料,从填表申请到办结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非常方便快捷。”

政务环境是代表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第一环境”,是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关键所在。窗口单位是城市的“名片”。去年以来,河源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门、一网、一次”改革,41个部门984个事项进驻综合办事窗口,建立“办不成事”反映问题窗口,12345热线为市民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7%,利用“互联网+”为文明创建赋予新动力。

此外,我市以企业、群众办事便利为出发点,重塑办事模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在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跨域通办”窗口,按照省统一部署,推动300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与江西赣州、广西贺州以及深圳、广州等多个兄弟市建立“跨域通办”合作关系,各市之间累计2598个事项实现“跨域通办”,推动342个事项在县区之间实现“市内通办”,切实让企业、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成果。

文明实践延伸,让居民幸福“满圈”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去年,在源城区源西街道康乐路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举行了一场关于未成年人防欺凌的微电影分享活动。据介绍,该文明实践站通过“筑巢引蜂”的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党员干部志愿者像蜜蜂一样,深入基层社区网格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使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点多面广、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去年,我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阵地建设、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为着力点,积极打造符合标准规范、具有河源特色、成果落地见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圈。让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就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在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的同时,“15分钟文明实践圈”也进一步助推文明实践之美。

去年,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我市注重文化浸润,用传统文化引领市民,用实际行动锻造城市文明风骨。河源积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工程,举办花灯民俗文化节、阳明文化艺术周、花朝戏剧艺术周等特色文化活动。

另外,我市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大手牵小手”“微家书·家风故事”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培育“福彩夏令营”“老少同乐”等8个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品牌。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信心和底气来自河源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厚积淀,更来自一个城市的华丽蜕变和自我突破的决心。

    数字报
    本周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