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聚焦产业共链,加快打造大湾区现代产业战略腹地
30个项目“抢滩”河源,90家优质企业齐聚一堂……去年河源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的盛况还历历在目。
时隔一年,2022年的8月,河源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系列经贸活动再度启航,活动邀请了近百名电子信息企业代表共商大计,现场拟集中签约项目29个,预计投资总额106.1亿元,为河源全力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添柴加火”“呐喊助威”。
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生产线。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积厚成势,已经成为了全市第一主导产业。
这只是河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河源聚焦产业共链,加快打造大湾区现代产业战略腹地的成效之一。河源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生态化发展,积极融入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与大湾区有机联系、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快形成。
目前,河源深度融入全省现代产业体系,11个产业集群纳入省“双十”产业集群布局,数量位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前列,被定位为省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核心城市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重点城市,被纳入全省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扶持城市。
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积厚成势,已经成为了全市第一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1/3,已落户的中兴通讯、卓翼科技等100多家来自大湾区的企业,形成了广东省第四大手机生产基地,年产手机近1亿台,占全省手机产量的六分之一。
农夫山泉自动化生产车间
用好“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中国好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水经济,培育百亿级水经济产业集群。启动建设8.3平方公里的水经济产业园,仅用半年多时间完成了一期项目用地平整交付和统建厂房、研发办公楼、孵化中心以及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农夫山泉、今麦郎、华润怡宝等龙头企业先后签约落户,水经济版图不断扩大。2021年,全市水经济产业实现产值47.5亿元。今年1-10月,全市水经济企业50余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2.1亿元、增长10.9%,现有签约在建项目7个,达产后新增产值112.7亿元。河源正在把生态好水变成经济发展“活水”,“水库”变“金库”。
坚持制造业“当家”,积极培育“五大产业”,强化深圳等地产业转移承接,加快打造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河源日渐成为大湾区现代产业的重要战略腹地。
落户河源国家高新区的350多家企业中,95%以上企业来自大湾区。
这些年,河源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纳入省“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和城镇化重大平台,成为六大省级合作区之一;河源国家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成功迈入全国百强行列;新增省级高新区2个,实现省级产业园县(区)全覆盖。
据统计,落户河源国家高新区的350多家企业中,95%以上企业来自大湾区。3年来,河源成功引进超亿元项目661个、超10亿元项目135个,深河产业共建落地投资额超亿元工业项目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更加深入地嵌入大湾区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
河源每年供港生猪约23.5万头,占全国供港生猪总量的30%,数量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每年供广州约10万头,供深圳约13万头。
这是一组了不得的数据。
河源打造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油瓶子”成效凸显。
近年来,河源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培育建成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0个,累计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8个,实现省级农业产业园县(区)全覆盖,打造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油瓶子”成效凸显。
此外,河源还深入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大力支持企业参加大湾区展会,成功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河源“买卖全球”双向贸易通道不断拓展。
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是省委、省政府对河源的厚望重托,更是河源未来发展的目标路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河源正按照省的要求,加快布局“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本报记者 吴雪 通讯员 麦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