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产业发展 挺进千亿园区
河源国家高新区聚力当好“产业兴市”行动主力军
制图/小小

寒尽春归,万物复苏,气象更新。
在我市工业发展主战场——河源国家高新区,春天的活力动感已经渗入建设、生产一线:沉寂数日的机器再度轰鸣,车间员工铆足干劲、使出“虎力”,发展的脉动、奋进的声音传向四方,展现着一座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无限生机。
2021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可持续发展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的36.5%、38.1%、35.4%,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6.6%。
规划8.3平方公里,建百亿级水经济产业园;卓翼科技(河源)项目半年内实现签约、动工、投产、上规,刷新全市产业项目建设速度……河源国家高新区充分发挥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火车头”的引领作用,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河源国家高新区正结合实际,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更新迭代、加快外溢的历史机遇,全力落实好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重点工作,围绕到2025年园区产值倍增和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加快产业建设,推动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
厚积薄发 稳中蓄势
产业集群效应正在显现
既当先锋,必得闯关夺隘,以作表率。经过近20年发展,作为全市工业发展主战场,河源国家高新区不负众望、屡创辉煌,产业功能定位日益清晰,产业发展基础日渐夯实。
电子信息产业是河源国家高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是园区在多年打下的产业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2021年,投资总额50亿元的卓翼科技(河源)项目顺利投产,这是我市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电子信息项目。该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年纳税3亿元,可带动就业2万多人,将为河源国家高新区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注入硬核动力。
倚靠万绿湖,位于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距广州、深圳、东莞均在200公里以内……独特的区位优势,让河源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市打造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的主阵地。2021年,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建设正式启动,水经济产业扶持政策顺势出炉;农夫山泉增资30亿元的三期生产基地签约,四期迅速启动谋划……近3年来,河源国家高新区水经济产业实现总产值超30亿元,已落地并储备了一批行业内领先的水经济产业企业,包括农夫山泉、今麦郎饮品、碧优选等16个相关项目。
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是河源国家高新区着力打造的又一个百亿级主导产业。2021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深河国际模具城建设开启“加速度”,首批落户20家高端模具企业,其中华益盛模具、鹏准模具、蓝海永兴模具等18家企业已竣工投产,新落户的金三维模具、乔丰科技项目全面动工。
产业发展靠项目,项目集聚靠招商。为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河源国家高新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充分发挥中兴通讯、卓翼科技、西可通信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电子信息上下游产业集群;在水经济产业招商引资方面,针对产业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开展精准高效招商,积极对接全国、省食品饮料协会,筹备举办水经济产业招商大会,大力引进全国知名水产业企业;为推动模具产业提质增效,深河国际模具城加快项目全面投产、上规,引导模具企业往后端加工扩张生产,推进模具检测、试模、工业设计、模具配件制造中心等建设,加快做大做强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
产业引领 聚力攻坚
向千亿级产业园区进发
市第八次党代会、今年的市两会接连对“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推动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随后,河源国家高新区也提出目标:要围绕到2025年园区产值倍增和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致力打造全市承接“双区”产业延伸的牵引区和引领全市发展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
开年不久,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涛,市长何国森等市几套班子领导到河源国家高新区调研,为河源国家高新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把脉定向:河源国家高新区要明确主责主业,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壮大招商引资队伍,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不断拓展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当好全市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主战场、主平台。
沿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路径和寄予的殷殷期望,河源国家高新区明确了“年度计划”,定下了今年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将狠抓三大产业集群,实施产值倍增计划,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培育国内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当好“产业兴市”行动的主力军。要大力发展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聚焦头部企业建设,争取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加70亿元以上、年产值超420亿元。要大力发展百亿级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集群,全力加快水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争取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产值比上年增加10亿元以上、年产值超60亿元。要大力发展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重点推动投资超10亿元的乔丰科技加快建设,推动深河国际模具城提质增效,争取机械与模具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
立志当下,需得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攀高山、涉险滩,扎实苦干实现目标。除了三大产业发展,河源国家高新区还将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下狠功夫。在项目建设上,今年将力争新开工工业项目32个以上、在建项目24个、新投产工业项目35个,聚焦投资大、贡献大的重大工业项目。在招商引资上,加强招商队伍力量,提高招商专业化水平,深耕以商招商、定向精准招商,建立三大主导招商地图和招商目标企业库,全年新签约企业37个、亿元项目35个以上。
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奋进新征程,河源国家高新区正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好姿态,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推动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当好全市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主战场、主平台,为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更大贡献。
河源国家高新区——
聚焦三大产业
抓实项目落地
一、打造三大产业集群
①大力发展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行动:聚焦头部企业建设,发挥大型骨干企业提升、老企业焕发新活力等政策激励作用,加快中兴通讯、西可通信、卓翼科技、美晨通讯、华冠科技等企业增资扩产。
目标:争取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加70亿元以上、年产值超420亿元,智能通讯终端产品产量超亿台,引进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20家以上。
②大力发展百亿级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集群
行动:加快中兴通讯1400亩预留用地收拢,全力加快水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力促农夫山泉、今麦郎、百家鲜二期、饭饭得食品等项目加快建设、达产达效;重点对接达利园、元气森林、维他奶、红牛、景田等知名企业及中国食品饮料协会等行业协会机构。
目标:争取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产值比上年增加10亿元以上、年产值超60亿元;引进知名企业10家以上。
③大力发展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
行动:重点推动投资超10亿元的乔丰科技加快建设,投资超5亿元的华益盛、金三维、昌硕项目投产,龙记模具、欧华包装设备等龙头企业扩大产能;推动深河国际模具城提质增效,推进已落户项目全面投产,并向零配件制造等精密、超精密模环节延伸。
目标:争取机械与模具产业产值比上年增加5亿元以上、年产值超50亿元;模具企业新增上规5家以上。
二、抓实项目落地建设
力争今年新开工工业项目32个以上,投资总额128.9亿元、投资超5亿元5个;在建项目24个,投资总额120亿元;新投产工业项目35个,投资总额113亿元、投资超5亿元11个;可贡献固投项目108个以上,入库培育上规企业35家。
产经动态
河源入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专家建议
后入选城市充分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
推动外贸新业态 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包括河源在内的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据新华社2月11日报道,这是该试验区近7年时间里的第六次扩围,范围已扩至全国132个城市和地区,覆盖30个省(区、市),并在全国范围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
相关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后入选的城市应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外贸新业态在规范中更高质量发展。
综合试验区逐渐
扩展至三四线城市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设综合试验区将适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零售进口监管等政策措施。
“跨境电子商务是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新设一批综合试验区,有利于激发外贸主体活力,提升外贸运行效率,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产业数字化和贸易数字化融合。
此前,在2015年3月批准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后,国务院先后于2016年1月、2018年7月、2019年12月和2020年4月在天津、上海、苏州、洛阳、南宁、长沙、芜湖、湛江、绵阳、营口等城市和地区分5批设立了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此次扩围后,综合试验区在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实现地级市全覆盖。同时,继续向中部、西部城市和地区倾斜,并逐渐扩展至三四线城市,已实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陆渐次展开,空间分布上更为均衡。
跨境电商企业
将充分享受便利红利
国务院批复强调:要复制推广前五批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跨境电商相关企业3万多家,且注册量仍在逐年增长。新华社的报道指出,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综合试验区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创新、先行先试的努力。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此前表示,通过各地方、各部门持续创新制度、管理和服务模式,探索形成重要制度框架,量身打造近百项支持政策,从而让企业在物流、支付、法律、税务、人才等方面享受便利、红利。
安徽芜湖悠派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太区负责人吴帆说,该公司目前90%的产品都是以跨境电商零售的方式在境外销售。得益于退税便利化措施等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广运用,公司跨境进出口金额由2020年的0.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3亿元,增幅达62.5%。
跨境电商综试区
带动作用明显
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便利、节约成本的政策红利,也惠及了百姓日常生活。
天猫国际公共事务部总监徐晴认为,跨境电商综试区一系列便利化政策以及增值税免税等优惠政策不仅令市场主体受益,也会提升消费者体验。“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国内消费者在家门口购买境外商品选择更多、时效更快、价格更低。”她说。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跨境电商综试区带动作用明显。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跨境电商在线营销、在线交易、无接触交付等优势更加凸显。但受各国防疫管制措施影响,也面临国际航线中断、全球运力紧张、运输成本上升以及通关效率低等多重因素挑战。
专家表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有助于推动跨境电商行业抓住新一轮增长机遇,并通过复制推广经验更好应对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
我国已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竺彩华表示,综试区不断扩围有助于加快我国从贸易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步伐。后入选的城市应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外贸新业态在规范中更高质量发展。
■文:本报记者 方新苗 ■图:本报记者 黄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