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壮美生态文明新画卷 构筑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
——七论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市第八次党代会科学总结了过去5年河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6条弥足珍贵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践行‘两山’理念是基本路径”。我们要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一以贯之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优先行动,构筑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在2500多年前描绘的生活理想,天地间生命的尽情释放,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愉悦,正在变成河源人民的日常生活图景。但我们也要看到,河源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照中央和省委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仍有不小的差距和短板。我们要从心怀“国之大者”的高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勇毅担当的力度和速度,不断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向深入,绘就壮美生态文明新画卷。
构筑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要不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要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肃考核问责,严格监督执法,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举一反三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要优化生态空间布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江湖河水、蓝天绿地的生态屏障;要实施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
构筑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更好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提高环境治理效能。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等制度,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跨界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推动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长效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治理信息共享和治理联动机制。
构筑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积极打造循环经济绿色示范园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路径,推进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形成生态资源多元创新高效利用格局。
历史属于奋进者,未来属于奋进者。绿色是河源最鲜明的底色,是河源最厚重的特色,也是河源最重要的发展优势之一,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持永不懈怠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奋斗姿态,走对走好河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不负省委赋予的“示范区”“排头兵”使命任务,以夯实生态优势、厚植绿色根基的显著成效,彰显“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