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源”梦高铁 “融湾”“融深”

——写在赣深高铁开通运营之际

2021-12-10 15:35:39 来源:河源日报

2021年12月10日,注定在河源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全市人民翘首期盼的赣深高铁,正式全线通车。

从高铁谋划、立项、建设,到竣工、验收、通车,历经五载春秋,河源终圆“高铁梦”,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银色的“子弹头”贴地飞驰,随之奔跑起来的是河源发展的速度、“融湾”“融深”的深度,改写的是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也在深刻改变着河源历史和文化的时空格局。

汽笛响起,河源到惠州只需20分钟,到深圳、广州只需40分钟,到香港约50分钟,“双城生活”“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经济圈”……河源离粤港澳大湾区更近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动必然“引爆”,河源与大湾区经贸、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更加密切。

这是一条新的发展轴,更是河源新的发展纪元。“源”梦高铁,阔步前行。

梦起赣深,高铁启航

这是一条期盼已久的通途。

河源首次与铁路“结缘”是在28年前。1993年5月2日,京九铁路广东段动工庆典在我市和平县五指山隧道工地举行。

3年后,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首列客车通过河源。这一天,标志着中国南北第二条大动脉——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京九铁路,是经过河源境内的首条铁路。

河源的山门打开了。欣喜之余,河源市民有着更热切的期盼:什么时候能有速度更快的铁路——高铁?

这一天的到来,河源人又期盼了20年。

2016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新建赣州至深圳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建设内容,线路从在建的赣州西站引出,经江西省赣州市,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和东莞市,接入深圳北站,全长434公里,共设14个车站。其中,河源设4个站点。

2016年12月22日,赣深高铁广东段在河源正式动工建设。

2018年8月5日,赣深高铁广东段首座隧道——和平县东水镇境内的秆维隧道顺利贯通。

2020年8月29日,赣深高铁广东段最长的隧道——和平县松岗山隧道顺利贯通。

2021年4月7日,赣深铁路河源段正式铺轨。

2021年9月25日,赣深高铁引入广深城际铁路线路拨接顺利完成,实现了赣深高铁与邻近既有线和在建铁路的互联互通。

……

一个个备受关注的时间节点,饱含着河源市民的热切期盼,也凝聚着规划建设者们千余日夜的辛勤付出。一次次全力攻坚,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高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强化协调联动,全面治理铁路沿线安全环境,为赣深高铁如期建成通车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以赣深高铁通车时间为节点,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攻坚,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赣深高铁河源段开工建设以来,河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现场调研、现场办公,协调推进赣深高铁征地拆迁、建设等各项工作,市直相关部门和高铁沿线县市区密切沟通配合,以最强合力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五年来,全市上下主动担当、齐心协力,持续奋战、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为高铁建设做好服务和保障,夜以继日推进配套工程建设。

五年建设,高铁梦圆

赣深高铁是名副其实的大工程。在粤北山区,软土、松软土、软岩、危岩落石地段多,施工难度大。参建单位采用环保选线、桥隧代路、地基加固、隧道洞身防护等措施,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

五年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条条路基、隧道、桥梁横跨崇山峻岭,如一条银色绶带将河源东站、河源北站、龙川西站、和平北站串联,将赣深高铁从蓝图变为现实。

建设过程中,为体现河源本地文化,中铁建设秉承“一站一景”的理念,对河源段四个站房的装饰装修进行深化设计,分别以“三河之源、魅力槎城” “客家名郡、东源门户” “秦汉之韵、厚德龙川” “客韵和平”为设计理念,以古朴大气的风格传递河源厚重的历史。

2020年,疫情突袭。高铁建设施工点多线长,施工人员、物资材料供应及外来人员情况复杂,防控工作十分严峻。此时正值赣深高铁加速建设时期,施工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力以赴赶工期。当年3月,建设团队用时13天成功打响龙川西站试桩“第一锤”。自此工程建设一路提速,河源北站成为赣深高铁广东段“首个完成主体封顶的站房”和“首个消防设施检测并合格的站房”;河源东站是“首批电扶梯吊装完成的站房”……

工程背后,是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身影。无论是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还是“十一”举国同庆的时刻,奋战在赣深高铁河源站的几千名一线建设者们,始终坚守岗位。为了同一个“高铁梦”,他们抗住严寒酷暑,筑牢疫情防线,紧抓安全生产,将赣深高铁的一块块轨道铺就向前,绵延远方,最终打造成为一条飞驰南北的钢铁巨龙。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2021年11月25日,河源东站、河源北站、龙川西站、和平北站站房顺利通过初步验收,为迎接全线通车整装待发。

2021年12月3日,G5871试运行列车从和平北站开出,一路飞驰、奔赴“湾区”。“贴地飞行”让河源人的“高铁梦”触手可及。

蛟龙出山,未来可期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今天,银色的高铁列车开始在河源大地奔驰,如蛟龙出山,加速驶向远方。拥抱高铁时代,谋划发展高铁经济,河源早已准备好。

河源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城市、深圳都市圈城市,更是粤东西北唯一同时近距离受到广州、深圳、香港3个国际大都市辐射的地级市。 一流的生态、水和空气,优质的营商环境,广阔的发展腹地,成熟的产业基础,已经吸引了阿里巴巴、中兴通讯、卓翼科技、农夫山泉、怡宝等知名企业到河源投资落户。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签约项目1123个,累计动工投产项目1279个。其中,成功签约“双区”产业项目776个,动工投产项目750个。河源已成为对“双区”最有吸引力的投资洼地和价值高地之一。

伴随着高铁的开通,河源的区位优势将会更加明显,发展优势将会更加突出。正在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高铁时代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牢牢把握高铁时代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系统优化产业结构,主动承接现代产业延伸,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夯好基、垒好台。

高铁时代,河源蓄势待发、前景无限!

大道如虹通四方,长路坦途助腾飞。步入发展新纪元的河源,必将以更博大的胸怀、更开阔的视野,担当实干,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的壮丽篇章。

□ 文/本报记者 刘永菲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