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串起深河 加速乡村振兴
□紫金县紫城镇客茶谷 邱海彬 摄
□绣缎镇金溪村沃柑种槙基地邱海彬 摄
□江西寻乌县满山的脐橙树果实累累,果农正在忙碌着采摘脐橙。邱海彬 摄
□江西寻乌县金鸡产业园鸡舍邱海彬 摄
蔬菜水灵、茶叶飘香、菌菇肥厚、水果诱人……赣深高铁的通车“拧开”河源农产品“融湾”“融深”的快进阀门,乡村振兴有了高铁跑得更快更稳,与“深圳速度”同频共振,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深入河源采访发现,乘着赣深高铁通车的“东风”,河源绿色经济发展劲头更足了,深河携手乡村振兴的步伐更铿锵有力。
“圳品”飘香高铁线,深河共进小康路。截至目前,河源共有14个产品通过“圳品”评定,获得“圳品”品牌称号认证;8种帮扶产品入选深圳对口地区好产品100强,54种帮扶产品入围“深圳对口地区消费帮扶好产品”名单,深圳全年帮扶河源农产品销售总额超4亿元。2021年,深河帮扶事业阔步奋进新征程,全力推动河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圳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入44个重点帮扶镇,全年计划帮扶项目73个,帮扶资金达21661.07万元。
“蝴蝶效应”帮扶提速更提气
小绿叶蝉约有儿童手指甲盖大小,对化学农药非常敏感;喷洒过少量农药的茶园,方圆两公里以内都没有小绿叶蝉繁殖。因此,小绿叶蝉咬过的茶青特制而成的紫金蝉茶就好似被大自然“认证”过的绿色茶叶。
紫金蝉茶生长于河源山区,赣深高铁通车后有望改写这一独特品种“养在深闺”流通难的历史。紫金县龙窝镇33个村4000多名农户普遍对于赣深高铁带来的增收致富前景充满期待,参与茶叶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无独有偶。紫鹃茶是河源茶叶的优异品种之一,其所含抗氧化剂——花青素在各类茶叶中含量居前。东源县涧头村村民黄利浓和乡亲们连日早早起床,在石坪顶茶园人工除草。村民们说,12月正是除草季节,虽然比较辛苦但能保证茶叶质量,盼着高铁通车后能卖出更多茶叶。
统计显示,河源市仅紫金县的茶叶种植面积就逾5万亩,绿色有机茶在高铁通车的带动下,有望成为富民兴业的“金叶子”。
以茶兴旅,高铁引客。茶旅综合体在高铁通车利好的催化下,有望成为河源山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紫金客茶谷千亩茶园开放迎宾,生态康养、客茶研学体验、客家文化风情等七大功能区域丰富多彩。鹰峰山有机茶茶叶基地、龙王绿茶旅基地、黄花庄园茶旅融合体、金丰号客家茶庄园等大型茶旅综合体整装待客。相关负责人普遍期待,高铁通车能推动茶叶产业从生产领域向生活休闲领域过渡,深度挖掘茶旅康养衍生链价值。
高铁一通车,帮扶添助力。随着赣深高铁开通,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有望进一步提速增效,河源的绿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海外市场将更为顺畅。一直以来,深圳多措并举大力培育“深河e家”“福和直通车”等销售平台,进一步拓宽帮扶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渠道,今年河源五县一区共39家企业(项目)报名参展第三届深圳市帮扶合作交易博览会,现场签约项目4个,签约金额达7.95亿元。
通车“东风”带旺农业示范区
赣深高铁轨道西侧,河源灯塔盆地农业建设热火朝天。智慧大健菌业基地里大棚林立,公司负责人姚立胜走进去不得不侧身低头,每个大棚里都挤满白色的菌棒,硕大的香菇、肥厚的木耳等多种食用菌长满棒身。他说,目前每天可生产1万个菌棒,高铁通车后估计销路更好,一天可生产4万个菌棒以上。
附近的漳溪畲族乡井口村等多个村的村民们也都盼着高铁通车,他们在该基地带动下种植食用菌,此前已经尝到增收甜头,希望高铁通车后加速奔向小康。
有盼头的远不止菌菇种植。深圳正支持河源灯塔盆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里的绿色蔬菜、特色水果、散养家禽、游水活鱼等众多河源特产,今后都将更便利地“坐上”高铁走进千家万户。赣深高铁沿线,河源灯塔盆地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建设正蔚然成型。
趁着高铁通车“东风”,深圳携手河源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集中连片开发,打造优势示范区,以河源灯塔盆地开发建设为核心,协同推进“一区四带”示范带建设,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深入推动消费帮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稳定供应,助推河源阔步奋进乡村振兴之路。
借得“铁力”培优做强绿色经济
赣深高铁龙川西站东北方,南龙村村民叶秀萍在山上检查自家的油茶树。今年龙川县42万亩油茶丰收,预计茶油产量约11万吨。农户们都说,期待高铁开通后让更多人品尝到龙川茶油,这里可是全国油茶示范县,他们对自己亲手种的、看着榨的茶油很有信心。
赣深高铁通车,对于龙川油茶产业可谓正当其时。深河携手推动该县初步构建起生产、加工、精深加工“一条龙”的油茶产业链,涵盖高端油茶生产以及茶皂素、护肤品、口红等附生衍生产品,依托油茶打造的绿油小镇、五色茶岭等旅游景区也盛装迎客。
龙川油茶只是深河借力高铁放大优质知名品牌,做强绿色经济、做旺特色产业的群山一峰。
深圳携手河源把握高铁通车机遇,积极推进优质消费帮扶产品公共品牌的认定和培育,帮扶树立好区域性知名产品品牌,支持其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规模。目前河源市已有逾17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入选“圳品”培育企业计划,并已全部加入深圳市标准促进会,开展“圳品”申报工作。
源城蔬菜、东源板栗、和平猕猴桃、连平鹰嘴蜜桃等安全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将随着高铁迈入更广阔的市场。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透露,正努力发挥河源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持续用力,培优做大绿色有机特色产业,同时推动河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第三轮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响应中央部署和省、市要求,全面推进对口帮扶这一中心工作,助力河源214个省定贫困村、36666人口脱贫,谱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彩华章。2016年至2020年,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五年评为“好”的等次。相关负责人表示,赣深高铁让对口帮扶工作喜添“新动脉”,更加踏实稳步走向小康生活快车道。
沃柑满园“幸福果”
高铁给力助振兴
高铁喜迎通车,沃柑丰收助农。这几天,河源市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的沃柑果园负责人曾志豪更加忙了,黄澄澄的沃柑是村民们眼中的“致富金果”,丰收时节赶上赣深高铁通车,大家都满怀希望摘果护树,期盼这批17万斤的沃柑能让更多人品尝。
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的沃柑果园就在高铁线路西侧不远处,漫山遍野、整齐排列的沃柑树上挂果累累,个个果肉厚实饱满,随手摘下一咬甜酸可口,果汁饱满清爽无渣。
“沃柑有着黄金糖酸比,这些果都是村里的宝贝。”曾志豪说,金溪村种有280多亩沃柑,是村民的致富希望,大家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今年的沃柑通过了第三方专业机构267项检测,是真正的绿色有机农产品。
深河携手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进展,让“90后”新农人曾志豪满怀希望返乡创业。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的他2018年开始带领乡亲们种植沃柑。沃柑被誉为柑桔中的“皇后”,近年来颇受市场青睐,该村的5000棵沃柑预计明后年将进入全面丰产期,全场挂果的产量将达40万斤,被金溪村群众视为奔向小康的“幸福果”。
“驻镇的深圳帮扶单位都在积极发动,希望通过第一年的沃柑丰收打开销路,进而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连平县绣缎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程咏为说,工作队正在积极对接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邀请农业专家为沃柑“把脉”做到更优更好,推动沃柑种植往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力争形成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镇其他村发展。
“有了高铁,乡亲们的特产卖到大湾区可以做到‘当日达’,这里和外面的世界更近了,相信明年村民们的日子将更加红火!”程咏为充满期待地说。
深寻协作做大做优“致富果”
江西寻乌,深圳支援合作的重点项目“幸福小镇”智慧蔬菜产业园内一排排翠绿的蔬菜长势正旺。“这些农产品主要通过自营和电商渠道销往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我们与深圳的海吉星以及蔬菜配送企业都有合作。”蔬菜基地管理方赣州宜源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剑平说。
脆嫩的蔬菜、甜蜜的脐橙、酸爽的百香果、可口的猕猴桃……农业资源丰富的寻乌,每天都源源不断地向大湾区输送大量农产品。伴随赣深高铁通车,寻乌的农特产品将更快地端上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
自2019年以来,深圳支援合作寻乌携手发展,两地团结协作努力打赢发展攻坚战,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市主要援建寻乌项目达16个,合计金额超过2.46亿元。今年以来,深圳采购寻乌消费帮扶农特产总额近3000万,其中脐橙、百香果等水果近200万元,粮油等农副产品总额逾800万元,”圳帮扶”线上平台江西馆产品近300种。
小脐橙变身乡村振兴大产业
高铁通车,脐橙丰收。眼下,江西寻乌县澄江镇江贝村一派繁忙景象,果园内,农户们正在采摘黄澄澄的脐橙;“天天果业”仓储基地,村里的脱贫户段大姐和村民们忙着将刚摘下来脐橙进行分类、打包、贴单,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各地。“每天工作八九小时,一天工资140元,一个月有好几千块。”段大姐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去年‘天天果业’销售脐橙总量400多万公斤,销售额约3000万元。今年的脐橙销售量已突破100万公斤,这一季的脐橙大约要销售到明年2月份。”2014年从广东回到家乡寻乌创业的陈伟创办了“天天果业”品牌。最初几年,他在电商平台上开店卖橙子。2020年开始,陈伟做起了供应链,自家果园、当地果农产出脐橙后,他统一收购,然后再供应给盒马鲜生、美团买菜等平台,产业也逐步从零散走向规模化。他还通过吸引乡村闲置劳动力进园进厂,与果农签订保障销售协议等一系列举措,带领着乡亲们一同奔小康。
在寻乌,陈伟打造果业品牌带动当地脐橙产业化发展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只是寻乌脐橙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寻乌县脐橙种植面积约21余万亩,今年总产量预计达18余万吨。放眼望去,满山种满“绿色银行”,小脐橙已成为寻乌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潜力果”。
脐橙也是特区深圳携手老区寻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今年,寻乌脐橙还没正式开采,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就已经动员馆内商家提前与当地果园对接,锁定货源,启动预售。“主要通过线上平台、单位集中采购等的销售渠道,助力寻乌脐橙拓宽市场。”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深圳采购寻乌脐橙总金额将近2000万元。
果业多元发展势头强劲
种植着红心、绿心、黄心等多个品种猕猴桃的江西寻乌九龙窝猕猴桃基地,今年再迎来丰收。金秋丰收之时,一颗颗肥硕的猕猴桃压弯了枝头,果农们紧张有序地采收、分拣、包装。“基地2019年成功注册‘九龙窝’商标,又在2020年获得富硒产品认证。”该基地负责人说,这里地理环境为无公害种植提供了天然的条件,种出的猕猴桃果香浓郁、口感甘甜,深受大湾区消费者喜爱。基地依山靠水、景色宜人,每年到了猕猴桃的采摘季,会有不少深圳游客慕名前来,享受田园风光,体验采摘猕猴桃的乐趣。
地处江西东南端的寻乌,土壤微酸,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一般的猕猴桃含糖量是8%-15%,而寻乌猕猴桃高达19.3%-20%。近年来,寻乌积极引导农户种植猕猴桃,积极邀请专家教授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示范引导、农户参与、解决务工等方式发展猕猴桃产业。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寻乌猕猴桃种植面积约2.2万亩,种植的品种以早熟红心品种红阳和东红、黄心品种金艳这三种为主。
从脐橙到猕猴桃,是寻乌大力推进“柑橘为主、多元发展”果业发展策略的浪花一朵。当前,除脐橙、蜜桔果树之外,猕猴桃、百香果、鹰嘴桃、甜柿等果业正在这片赣南土地上开花,结出一个个“致富果”。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自对口支援寻乌以来,深圳充分发挥市场、人才、技术等优势,通过产业振兴、消费帮扶、项目建设等多种方式,为寻乌丰富的农产品搭建销售桥梁,让更多的消费帮扶好产品走进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从而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圳能量”。
“输血”变“造血”
推动深寻支援 合作精准到位
在支援合作寻乌过程中,深圳注重支援合作方式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富“口袋”,又注重富“脑袋”,大力帮寻乌发展产业,促进经济带动群众增收创富。
目前,由中宣部推动、深圳市支援5000万元建设的寻乌金鸡产业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成。该项目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 可存栏“金鸡”300万羽,年产蛋6亿枚,每年可为地方财政增收近3000万元,带动周边200多名农户稳定就业。
今年9月,深圳市属国企——深能南京能源控股公司与寻乌县签订了总投资160亿元的综合能源项目开发战略框架协议,将以能源产业开发建设,加快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宣部协调引进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公司在寻乌投资建设花卉产业示范园项目,深圳全力支持配合,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重要的花卉苗木生产和科研基地、国家名优种质资源推广中心、“农业+旅游”深度融合示范区。
□文/杨勇 吴德群 吴亚男 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