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引擎”启动 赋能产业腾飞
为增强我市对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企业的吸引力,强化高铁开通对河源经济发展的宣传推广,营造高铁经济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昨日,我市成功举办2021年高铁经济系列经贸活动。
拥抱高铁新时代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打造我市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百亿级水产业集群、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现代高效农业“五大产业”。
对此,本次经贸活动邀请了来自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生态科技、文旅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参加,旨在使广大企业特别是粤港湾大湾区的企业更好地了解河源的投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
栽好梧桐树,金凤自然来。近年来,我市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及招商项目签约活动,卓翼科技、农夫山泉(三期)、怡宝、碧优选等知名企业项目落地建设,各种资源要素加快集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向好,展现出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赣深高铁是河源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一条黄金通道,是河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重要交通支撑。我市将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融湾”“融深”等“七大行动”,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高铁时代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主动承接现代产业延伸,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扩大经贸“朋友圈”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我市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切实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集聚,产业培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我市以河源国家高新区为主阵地,源城、龙川、江东新区等多点共同发展,重点发展手机与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通信设备、超高清视频显示、新型电子元器件四大领域,进而补齐、建强、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链,推动重点产业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迈进。
产业集群化发展,还得益于我市经贸“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在本次经贸活动中,动工、投产的22个项目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不少项目更是“含金量”满满。
(本报记者 雷宇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