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技师学院
匠人匠心育匠才 筑能筑梦筑未来
■河源技师学院大门
■河源技师学院俯瞰图
■学校操场
核心提示
一入河源技师学院(下称河技师)校门,左边的一条红色长廊特别引人注目。走近一看,原来是学院精心打造的“伟大历程 光辉成就”党建长廊。在图文并茂的思政教育阵地——党建长廊前,一群群学生驻足观看,认真听着校园宣讲员讲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我市的红色革命故事,时而拿出手机扫码,线上重走长征路,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回首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河技师沐浴着党的光辉,走过了三十三载。建校以来,河技师不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初心,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粤东西北中职教育品牌,赢得多项荣誉和社会认可,先后获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中职学院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院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省五四红旗团委”“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南粤家政培训学院”等称号。
破土凌云
河源技工教育开新局
1988年,30多名学生挤在一间小民房里,认真听教师讲解机械图纸绘制知识,手中的笔沙沙作响,将梦想的种子写进春风里,播种在时光中,随着河技师的发展逐渐生根、发芽、壮大、结果。2005年,河技师迁入新校区(东江教育城)办学,积蓄了17年的力量喷涌而发,该学院发展进入快车道,2006年晋升省一类技工学校;2007年晋升省重点技工学校;2011年晋升高级技工学校;2014年晋升技师学院,成为河源技工教育的最高学府,结束了河源没有技师学院的历史;2015年挂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破土凌云之势成为河源技工教育的佼佼者,打造出河源产教融合教学“典范”,成为新型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新型技能人才。
崭新的河技师,拼搏的身影处处可见。18岁的刘东阳蹲下身,一遍遍练习钢板焊接技术;来自连平的张扬戴上纱手套,按顺序旋拧螺丝,快速拆卸发动机,认真向同学们演示学习成果;龙川小伙子邹瑜鹏模拟电商带货的“小主播”,利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想方设法推销家乡农副产品……
技工教育的发展热潮在河源涌动,一批批青年的技能成才梦想由此扬帆启航。
展翅飞翔
技师学子筑梦炼匠心
“根据比赛成绩,参赛选手周燃、吴培金获得第三届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俄罗斯赛区之喀山未来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专项赛国内选拔赛二等奖。”
这是一场高规格、高含金量的盛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施展“十八般武艺”,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巅峰对决”。这是学院在2019年国赛团体赛中历史性的突破,也充分体现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弘扬了新时代“工匠精神”。
这次的突破并不是偶然。所有逆袭,都是有备而来,都是努力埋下的种子。
据了解,该校十分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并提倡教学与生产结合、实训与劳动结合、科研与创新创业结合、竞赛与培训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比赛,把赛场当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练兵场”。电气应用系的育人成效,只是河技师以赛促学的一个缩影。
学院除了重点落实省级竞赛、国家级竞赛对口的赛项专业外,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结合课程内容,以小组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各级技能竞赛上“绽放光彩”。近年来,学院师生在技能竞赛方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2个,省级奖项69个,市级奖项268个,并连续四年蝉联河源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团体第一,荣获“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优秀集训基地”称号……
此外,学院师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国赛精选数控铣项目广东选拔赛”等诸多比赛中皆有不菲的成绩。
在日常,为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循序渐进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还开展“一日一进”系列主题活动。“一日一进”,就是利用晚修时间,以“读写说唱”为主要形式,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素材,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每天进步一点,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每天进步一点点,前进不止一小点,河技师相信零星地变优秀,也能打造出星河。
破茧成蝶
雄关漫道引路有匠人
面对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欠缺,个体教师与团队教师水平差距较大,大赛指导教师与普通教师专业水准差别明显等普遍问题,河技师从“补短板”入手,大力夯实教师队伍的“基本功”。
河技师大力支持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教师多次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让“青蓝工程”成为新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培养教师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能力,通过师资队伍建设的增量扩优、提质创优、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健全激励体系、激发办学活力,学院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技师院长张海锋表示,建设“青蓝工程”的终极目的就是落脚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以赛促教,为河技师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带来了看得见的成绩。近年来,学院教师教研成果类获奖达591项,其中国家级获奖311项,省级获奖120项,市级获奖160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广东省技术能手6名,河源市技师工作室6个。目前共有特聘教授2人,客座讲师20人。2015年至今,培养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广东省技术能手6人,南粤优秀工作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省名班主任2人……
这是河源技师学院向社会交出的一份育人答卷,一个个数字兑现着以“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教育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教承诺。
循梦而行
校企携手奋进育匠才
进入新时代,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讲,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张海锋告诉记者,河技师整体的发展,尤其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都是立足河源,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为整个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围绕现代产业体系,贡献人才力量。目前,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相匹配,形成了符合河源产业发展的模具制造、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烹饪、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品牌专业集群,并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不断完善,进行动态调整。河技师的学生就业率和企业用人满意度都很高。
张海锋说,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实现良性运转。为此,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途径,深化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学院与大湾区、河源各大产业园区合作,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对接,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互惠共赢。学院成为中兴通讯、西可通信、农夫山泉、河源富马公司、TCL王牌电器、中正健康等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既减轻了企业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又促进了学生职业发展,提高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目前,河技师与105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合作企业共建冠名班15个、“校中厂”3个、“厂中校”5个,“校中店”网上店铺11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38个,与河源市6个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荣获“广东省技工院校20所校企合作先进单位”。
向阳而生
助力发展谱新篇
如今,河技师,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教师队伍正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娴熟的教学技艺,为培育新一代“河源工匠”注入“最强战斗力”。一批又一批摘金夺银、技压群雄的技师工匠“后备军”,充分展现着近年来学院不断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的累累硕果,写就着河源职业教育叫得响、过得硬的人才培养“技师样板”“技师路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河技师将把立德允能,立德树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让校园温暖、学生出彩、教师幸福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公式相关阅读
弘扬工匠精神 技能成就梦想
第十八届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勇夺12枚金牌
11月12日,河源市第十八届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在河源技师学院举行,来自全市11所中等职业学校近700名参赛选手齐聚学校进行角逐。
本次技能大赛由河源市教育局、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河源技师学院承办。竞赛共设17个赛项,包括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机械CAD、数控车工、计算机硬件检测与维修、互联网营销直播技能等。
比赛过程中,河技师参赛选手们沉着冷静,充分展示了扎实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完美诠释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过激烈角逐,该校75名学生参加16个竞赛项目,共获得12个项目第一名、12个团体第一名,13个一等奖,41名学生获得奖牌的好成绩,向职业教育、向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据了解,为了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高质量培养技能人才,打造三大工程人才培养高地,该校开展“推进‘三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河技师在行动”系列活动。
近年来,该校注重内涵建设,以立德、允能为根本、以塑心、强技为核心,全力推进“广东技工”工程落地,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广大师生在国赛、省赛、市赛中屡创佳绩,为河源职业教育扩大了影响,擦亮了品牌,树立了口碑,赢得了赞誉。
踏母校沃土 念师恩情深
07级汽修专业退伍士兵班学子重回母校看望恩师
11月13日,河源技师学院07级汽修专业退伍士兵班9位优秀毕业生专程回到母校,看望学院的领导和老师。
在现场,学生们回忆了与院长、各位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感念院长、老师对他们这批“调皮”学生的教诲,让他们受用一生。
赖少龙是2007届汽修退伍士兵班的毕业生,他表示,看到母校现在取得的成就,他们都由衷地感到自豪。回想十几年前,大家懵懂不知所措,多亏了学校给予退伍士兵接受教育的平台,河技师院长张海锋不仅时刻激励着他们,学院还教会了他们做人和生存的技能,师恩难忘,不敢忘,也忘不了。
张海锋对学生们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同时嘱咐大家要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严格要求自己,退伍不褪色,承担起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回报国家。
随后,该校举行校友植树纪念活动,3棵高大的乔木矗立在汽车实训工厂前,它将在母校的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代表着学子们,情系母校,根在母校,在这里汲取养分,他日能成长为社会的栋梁。
■文/图:本报记者 黄欣 通讯员 刘燕婷 杨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