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逐潮踏浪风帆劲 跨越发展铸辉煌

——我市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1-12-24 10:54:50 来源:

35266476c45e3d068eb867437948d474_1224008_001_01_s.jpg

■10月21日,2021年河源市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举行。

fd45681427fa31e254a4d5234ebb185a_1224008_001_02_s.jpg

■河源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暨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体育进校园成果现场展演在桃花水母大剧院举行

8f5faccb0af7e2b092d133b653b4f1e9_1224008_001_03_s.jpg

■市教育局组织召开河源市2021届新高考培训会议

579b86b962e04da67e2d87fac232a454_1224008_001_04_s.jpg

■深河中学实施“深中模式”管理,采取委派深圳校长的模式,实现了与深圳中学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学科竞赛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核心提示

河源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人文荟萃,崇文重教,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优先发展教育是河源历届党委政府积极贯彻执行的战略,尤其是1988年河源建市后,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以小财政办大教育的雄心气魄与责任担当,举全市之力推进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源教育历经五大发展阶段

我市建市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历经五个阶段:

完成“普九”工作。1996年,我市“普九”验收顺利通过,标志着我市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义务教育取得新的突破。

完成“普高”工程。2007年,我市正式启动普高工程。市委、市政府投入30多亿元兴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或改善办学条件,大手笔打造“东江教育城”。2010年,我市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

创建“教育强市”。2010年,我市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工作。我市投入51.54亿元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81所,撤并农村教学点951个,2015年底实现了“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教育强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并于2016年上半年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市”验收。

推进“教育创现”。2016年,河源举全市之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拉开了“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帷幕。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教育基础建设资金73.12亿元,新建公办中小学校25所(含公办幼儿园),全面完成了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9年上半年实现了“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全覆盖,于2019年底正式向省政府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

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新建、改扩建、回收、租赁、购买学位、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等措施,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公办幼儿在园人数为60859人,全市公办在园幼儿占比为51.34%;全市普惠性在园幼儿人数为102649人,占比86.59%。全面完成学前教育“5080”工程攻坚任务。

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心而行,接力而战。在历届党委政府接续奋斗下,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85所,在校人数699990人,在岗教职工57113人。

学前教育公办普惠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20年底实现了学前教育“5080”目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0%全覆盖,全市实现了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保留率达97%以上、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等目标。

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连年持续增长。2021年高考本科上线考生中达到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相当于往年的高优线)的人数实现连续5年提升,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万人。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30多名学生上了清华、北大分数线,有15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中职教育取得显著办学成果。我市拥有3所国家示范职校,同时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就业率60.5%以上。

在高校方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获评粤东西北唯一一所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投资23亿元的广师大河源校区于2020年10月份建成开学。

以党建工作为根本,确保办学方向不偏移

近年来,我市着手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并加强组织建设,市、县(区)委均成立了教育工委或党委,全市中小学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党组织归口教育工委(党委)管理率为89.38%。市卫校等10所学校入选市级党建示范校,其中5所入选省级党建示范校。

同时,今年全市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共计上了1000多堂思政课,辖区各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师生比均已达到今年省级标准。我市还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召开了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积极开展“六个一”“七赛”“千场党课”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抓住契机,改善办学条件

市教育局以党建工作为基础,充分利用教育“创均”“创强”和“创现”等重大机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强师工程,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综合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市充分利用教育“创均”“创强”和“创现”等机遇,斥巨资兴建学校、完善设施,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给广大师生提供越来越好的育人环境。今年,全市正在推进的新改扩建项目有55个,总投资762029万元,包括市青少年宫和教师发展中心、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重大项目。

实施“强师工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强师工程”。据了解,我市通过设立师训中心、提高师资培训经费等手段,积极组织实施学科骨干教师、“三名”(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青苗工程、“首席教师”等师资提升工程。据统计,自2016年至2020年,市级累计投入教师培训经费4220万元,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达199553人次;全市培养名校长209人、名班主任252人、名教师544人,省级“三名”工作室有11个,选拔培养中小学首席教师66人。

在提升师资学历水平方面,我市通过农村小学教师机制改革、提高教师招聘学历门槛、出台鼓励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和农村学校定点定岗招聘政策等,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优化教师学科结构。截至2020年,我市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61.4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86.14%,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8.2%。

此外,我市还从师德建设、教师待遇等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有力保障全市教育队伍特别是农村边远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围绕“立德树人”,提升学生品性和学校内涵

我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打造“健康校园”“特色校园”和“文明校园”。

据了解,我市在中小学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确保学生思想健康;同时,我市积极开展“体艺2+1”项目,认真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积极推动学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全市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均达90%以上,犯罪率为零。2020年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及格率全省排名第四、优良率排名第六。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及特色学校32所(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9所);建立心理辅导室500多间。

我市大力推进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建设,各学校均根据自身特征,大力打造特色文化,形成了一批批特色校园。2016年至今,全市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8所、“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99所、“广东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4所、“国家级体育项目特色学校”8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39所。

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据统计,全市获评省级安全文明校园61所,排全省第六名,覆盖率达10.3%。截至目前,全市共评出市级文明校园184所,全市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创建参与率达到100%。其中有“全国文明校园”“广东省文明校园”各3所,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10所,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5所。

延伸阅读

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办学模式

近年来,我市以“融湾”“融深”为契机,借鉴先进经验,从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新课程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推动我市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融湾”“融深”

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

我市积极引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教育资源,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和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组建跨区域教育联合体,积极推进与大湾区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其中,深河中学纳入深圳中学共同体,实施“深中模式”管理,采取委派深圳校长的模式,实现了与深圳中学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学科竞赛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连平中学、紫金中学等也探索托管式办学模式;市三小与龙川车田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与东源高级中学等3所学校市内跨县区集团化办学。

管理创新

探索县管校聘改革

我市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方案》从师德、师能以及教师队伍管理创新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扎实推进,市县两级均制订出台了实施方案,部分县区已在辖区内中小学校试点推行实施,有力推动了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形式多样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我市通过名师示范课、研讨课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方式,以及开设直播课、电视课堂、微课堂、同课异构等形式,全面确保国家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落实落细,。今年,河源中学和河源高级中学入选首批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何功兴等主持的7个教研基地被评定为2021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在2017年首届、2019年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小学决赛中,我市青年教师获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5人次、三等奖69人次。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支教、走教活动,引入优质的教学方法,推动教育“融湾”“融深”。

■文/周天意 图/黄赞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