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市委政法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聚民心——

砥砺奋进担使命 政法工作谱新篇

2021-12-03 09:28:42 来源:河源日报

646ff88aa960fa1114c93eeb7ec01276_1203004_001_01_s.jpg

■巡游车队驶过迎客大桥。2018年9月13日,我市举办“市县同步 百镇行动”扫黑除恶武装大巡游活动。

23b30f02f9fb7edcd511ef63272ea105_1203004_001_02_s.jpg

■2021年3月29日,我市政法队伍英模事迹报告会在市会议中心召开,近2000名干警聆听了事迹报告、接受英模教育。报告会上,连平县忠信镇司法所所长、全国模范司法所长、中央政法委“平安之星”候选人吴镜明,市法院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陈剑锋,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级警员、中国好人孙尘演,和平县检察院检察官、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维科,源城公安分局三级警长、中央政法委“平安之星”候选人郑晓田先后作英模事迹报告。

afb314bd238df4a1768c0565f3724d8c_1203004_001_03_s.jpg

■2021年9月7日,河源市“控事故、保安全、护稳定”秋冬季安全防范专项行动启动。

5d1140204e845ce241420d43e49b53f0_1203004_001_04_s.jpg

■2021年6月24日,河源市“矛盾—化解—维稳”综合治理一体化平台(江东新区)试点工作会议在江东新区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召开。省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驻河源指导组组长李世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叶春球,省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驻河源指导组副组长马智华、余振荣到会指导。

核心提示

政治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平安建设行稳致远,法治建设足音铿锵,疫情防控落实精准到位,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开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拳拳到肉,政法教育整顿疾风厉势……这是2018年以来,我市政法工作交出的成绩单。

过去4年,是极为不易、极为不凡的4年,也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河源政法工作进入新时代的4年。面对困难挑战,市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政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央、省委、省委政法委和市委工作要求,围绕“把河源建成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总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聚民心,冲在前、勇争先,不畏艰险、敢打硬仗,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奉献出磅礴的政法力量。

■组稿/摄影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张伟国

坚持政治建设统领 提升服务大局能力

击楫风浪,砥柱中流。实践再次证明,政法工作能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不渝。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坚持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坚持抓党建带队建,毫不动摇地推进政治建队、素质强队、从严治队,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

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先后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和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通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会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政法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落实向党委报告重大事项制度、政法委员会制度,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了政法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2019年,河源连续遭遇“6·10”“6·12”特大洪涝灾害。雨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责任。全市政法干警第一时间响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分赴全市各重点灾区支援抢险,转移受灾群众,以冲锋在前、不畏艰险的姿态奋勇救灾,有力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灾后复产重建工作中,按照市委的部署,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市交通运输、公路、住建等8个部门常驻和平县、连平县开展专项督导,积极帮助两县完成灾情审核、重建勘测设计、项目申报、资金申请等工作;同时,在受灾重点村设立群众诉求受理点,在两县共排查并成功化解涉灾情矛盾纠纷171宗,推动了复产重建高效有序开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如何从源头上把矛盾双方的对立情绪疏导开、把纠纷化解掉,是政法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市委政法委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安保维稳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自2018年以来,全市共列账社会矛盾纠纷268宗,化解266宗,化解率99%;创新形式持续开展基层维稳“结亲连心”活动,全市共有结亲对象6358人,走访群众18071人次,帮扶对象1265人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817宗。

同时,市委政法委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以“实战、实用、实效”为标准,以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矛盾为着力点,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正着力建立市、县(区)、镇(街)、村(社区)四级“矛盾—化解—维稳”综合治理一体化工作体系,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河源样本。今年6月24日,江东新区“矛盾—化解—维稳”综合治理一体化平台正式启用。截至目前,该平台共接收信访诉求和矛盾纠纷案件117宗,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04宗,按期化解率100%,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此外,全市政法机关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置于突出位置,坚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长则建制,下大力气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全力做好稳定工作,坚持预防在早、发现在小、处置在好;加强反邪教工作,全链条防范打击邪教违法犯罪。

筑牢平安压舱石 坚定民生主心骨

今年9月,全市“控事故、保安全、护稳定”秋冬季安全防范专项行动启动,各级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关于“控事故、保安全、护稳定”秋冬季安全防范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全面持续发力,系统综合施策,有效加强了我市安全防范工作。

这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开展平安建设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市委政法委通过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实现“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和平县合水镇兴径村,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穿着志愿者马甲、上了年纪的奶奶们组成的服务队,她们在村道和房前屋后打扫卫生、走村串户宣传村规民约……不仅如此,她们还积极为乡亲们化解矛盾、排忧解难。自2020年6月开始,和平县以兴径村为试点,把党建工作与妇建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县委政法委、县妇联联合组织开展“党建带妇建、共建平安家”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妇女带动、群众参与,创新推行“妇联主席+N执委(N骨干)N家庭”新模式,积极发挥妇联在基层农村具有健全组织体系的工作优势和妇女在社会生产、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有效激发了妇女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意识,打造了基层治理亮丽的风景线。

人民对平安的呼唤在哪里,政法机关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就在哪里。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必须依法予以打击。对此,全市政法机关始终保持深挖根治高压态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8年以来,全市共打掉涉黑组织12个、涉恶犯罪集团42个,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1028件,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28.8亿元;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406人,确定、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21个;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规范管理、日常监督、动态监控等长效常治机制25项。在扫黑除恶的强力牵引下,市委政法委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向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答卷。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市政法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防控手段,紧扣“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迅速在全市建立了102个大网格、1459个中网格、13540个小网格和“四人工作组”工作体系,发动全市5.46万名党员干部职工编入930个临时党支部进驻各级网格,织牢织密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网,扎实做好了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市政法机关的党员干部们排除险难,下沉社区和村居,逐户登记排查,各自守好一方网格,以实际行动守护了万千市民的身体健康。截至目前,河源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为全省最少的地级市之一,市委政法委等4个政法单位被评为全市抗疫先进集体,9名干警被评为全市抗疫先进个人。

改革引领法治建设

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人民群众最期盼什么、最关心什么,改革创新的步伐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我市政法部门坚持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聚力,坚定不移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一批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不断显现。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市政法部门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通过深入推进市民主与法治领域和市社会治理体制两个专项改革,细化改革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稳步推进改革:扎实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制定《首责工作闭环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群众初信初访的办理水平;推进法治创建,1439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现全覆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学会改革,充实人员力量,规范机构运作,大力开展法学研究和法律宣传服务活动;扎实做好对接“融深”“融湾”法治保障有关工作,积极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突出做好涉疫情法律服务工作,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9月,在市委政法委的推动下,我市率先在全省设立了涉法涉诉接访窗口。窗口设立当天,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5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接访团队正式进驻,开始轮流值班接访,与中立法律服务社的律师一起为涉法涉诉信访群众提供贴心、暖心的服务。涉法涉诉接访窗口的设立,是我市实行诉访分离,打造法治信访,推进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建设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进一步规范了我市信访事项的办理流程,有效提升了我市信访事项办理质效,推动了我市信访秩序沿着规范化、法治化的方向持续迈进。

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打造河源政法铁军

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政法战线自我革命的新需要,是确保政法机关担负起新时代职责使命、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2月27日,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在全国迅速覆盖开来。3月5日,我市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吹响教育整顿的“冲锋号”。

在此期间,市委政法委既当好组织者,又当好参与者,在统筹推进全市教育整顿深入开展的同时,扎实开展委机关教育整顿,抓好“三项教育”,先后开展政治轮训、党史学习教育、英模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共26场次,接受教育1690人次;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签订《廉洁承诺书》,学习反面典型案例,开展宽严政策宣讲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3轮个人自查自纠工作并填报《自查事项报告表》,领导带头,逐级组织开展谈心谈话65人次;全面整治顽瘴痼疾,制定委机关顽瘴痼疾整治“一总六分”方案,扎实推进“四大专项行动”……一项项严细深实的措施,推动教育整顿有力有序、有声有色、有形有效开展。全市政法队伍开展教育整顿期间,共立案审查225人,留置12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处分处理711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惠民生。强化为民宗旨,让群众感受到实效是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初衷。推动河源三针康复医院建立警民共建点,全力保障学校法治教育开展,累计办理为民实事27件,先后召开3次民意座谈会,吸纳意见建议12条并落实整改……自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从最困难的症结入手、最突出的问题着眼、最具体的工作抓起,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政法队伍政治忠诚进一步筑牢,顽瘴痼疾整治成效进一步显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风雨百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回望百年奋斗、展望新的征程,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进军号令。接下来,市委政法委将切实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年尾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照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切实将学习贯彻成效转化为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建设贡献坚实的政法力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