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腾讯全球总部与南头古城
了解“黑科技”之都的历史与未来
■采访团走进腾讯滨海大厦参观,一名记者与智能机器人下围棋。本报记者 冯晓铭 黄赞福 摄
深圳,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前沿阵地,既有引领时代风潮的互联网巨头——腾讯,也有“粤东首郡·港澳源头”“深港历史文化之根”——南头古城。26日,赣深高铁五城党媒联合采访团走进深圳“网红打卡地”——腾讯全球总部“滨海大厦”和南头古城,了解“黑科技”之都的历史与未来。
作为一座采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集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打造的智慧大厦,腾讯滨海大厦一诞生就成为深圳地标性建筑。跟随着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和精彩展示,采访团记者深入了解了互联网巨头腾讯的发展历程,亲身体验了腾讯总部的智能建筑和智能产品。
按照游戏“王者荣耀”制作的穿着汉服起舞的大乔雕塑,给参观者最直接的传统文化展示,吸引了采访团的眼球;一靠近大屏幕,就会在屏幕上实现川剧中的绝活——变脸,更是通过现代技术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的智慧农业系统,正在试验种植圣女果,植物的水分、养分都有大数据控制输送;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AI医学解决方案专家……一场科技感十足的打卡活动,让各位记者印象深刻。采访团一位“老记”不由赞叹道:“科技真的让生活更美好!”
如果说腾讯代表着深圳的“未来”,那么“南头古城”里则深藏着深圳的历史根脉。“南头古城曾是岭南沿海的行政中心和海防要塞……”在讲解员徐怡雯的带领下,采访团一起走进了这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追溯“创新之城”的历史根源。修旧如旧的青砖灰瓦、翘壁飞檐,充满设计感的文化街区、历史展览,百年老店与潮牌店相邻而居,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会共生。目前,古城内还保存有纪念文天祥的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南城门洞、报德祠等多处历史建筑,是深圳最有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历史全景博物馆。
曾经,南头古城附近经过不断改造和填海工程,让南头不再临海,变成了深圳市南山区的一个普通的城中村。为活化古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2019年3月,南山区政府启动了南头古城“蝶变重生计划”,由万科集团执行落实。活化修缮后的南头古城南北街于去年8月26日正式亮相,古城东西街、if工厂已于今年投入运营。“现在古城已成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红打卡地’。”徐怡雯说,赣深高铁通车后,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记者手记
让深河两地“相互吸引”共赢未来
同饮一江水,深河一家亲。26日,“五城耀粤赣 融抱大湾区”赣深高铁五城联动采访活动的深圳之行在意犹未尽中走到了尾声。3天时间里,采访团先后探访了莲花山、前海、光明科学城、河套、腾讯滨海大厦等深圳标志性区域,亲身感受到了深圳特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深圳向先行示范区大步迈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目前,河源已经纳入深圳都市圈,赣深高铁的开通让深河两地同城化有了交通支撑,接下来河源“融深”“融湾”步伐必定加快。但河源要搭上深圳这列高速发展的高铁,共享优势资源和政策机遇,也并非一蹴而就,更需应势而谋。
河源拥有一流的生态、水和空气,广阔的发展腹地,成熟的产业基础,吸引了阿里巴巴、中兴通讯、卓翼科技、农夫山泉、怡宝等知名企业投资落户,已成为投资洼地和价值高地。再加上深圳帮扶河源30多年的深情厚谊,河源“融深”“融湾”底气十足、优势凸显。
以赣深高铁开通为起点,最大限度发挥河源的这些优势,尽快找到“深圳所需”与“河源所能”最佳契合点,让深河两地“相互吸引”、优势互补,在产业、文旅、环境、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深度融合,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必将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树立典型样本。
相信,未来深河“兄弟情”一定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文/赣深高铁五城党媒联合采访团记者 王亚娇 陈鹏 统筹/郝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