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和平:生态宜居 城乡融合

2025-08-27 10:18:33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骆鹏翔

近年来,和平县以城乡风貌提升为切入点,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镇村面貌实现美丽蝶变,一幅生态宜居、城乡融合的“和平画卷”正徐徐展开。

和平县以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为抓手,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乡村建设从点至面、串珠成链。前两批3个典型镇和25个典型村全部达到省级培育标准,热水镇、林寨镇规划获评省级优秀。大坝镇水背村创新市场化运营模式,成功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上陵镇翠山村探索“林地托管、竹山入股、租赁”三位一体竹林流转机制,走出一条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翠山路径”。

第三批典型镇村培育全面提速,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坝、上陵2个典型镇纳入央企助力项目,已进场实施;15个典型村中,14个位于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实现典型培育与示范带建设协同推进。粤赣交界地带风貌提升显著,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2656栋,乡村发展活力有效激活,省际门户形象持续提升。资金保障方面,首批典型镇培育资金4610万元已全部拨付,第二批资金5600万元已支出5472万元,典型村培育资金精准投入2589万元。

和平县坚持规划引领、重点突破,全域推进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已累计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10778栋,高速公路、高铁及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铁皮棚拆除和裸房提升任务全面完成。“坝上风光·翠山竹海”和“合水田园”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4镇21村,沿线布局创客工坊51间,培育乡村创客超300人,已落地运营项目14个。

和平县还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实施“清洁乡村·净美家园”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保洁覆盖面保持100%;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完成1215个村民小组和86个居委会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深入实施,累计拆除危旧泥砖房3.69万栋,清拆面积约415.37万平方米,216个村清拆存量泥砖房超80%。城乡生态品质全面提升,累计植树37.2万株,打造主题林210片、支部林700余片,建成古树公园和翠山竹海森林公园2个示范点,国家级中华穿山甲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体完工,创成“美丽庭院”10120户、森林城镇1个、绿美红色乡村1个、绿美古树乡村1个、森林乡村2个,绿美和平底色愈加鲜明。

如今,随着城乡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和平县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从高铁沿线整洁美观的村庄景观,到典型镇村补齐短板的建设成效,再到示范带上的特色节点和创客工坊,城乡协调发展的步伐坚实向前迈进。

    上一篇: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召开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