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阳明镇新社村通过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
旧习俗瘦身 人情债减轻
■本报记者 肖斌 叶春雨
“现在办红白事简单多了,攀比的现象少了,人情负担小了,关系反而更融洽了。”近日,在和平县阳明镇新社村举行的2025年第三季度红白理事会暨移风易俗教育实践活动中,村民吴北说,有了红白理事会,村民们办事不仅不用自己操心,费用还省了不少。
近年来,新社村围绕红白事从简办、崇尚厚养薄葬、推进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等务实举措,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让旧习俗瘦身、人情债减轻,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红白理事会发挥大作用
当天的会议上,村“两委”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围坐一起,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向参会人员解读了红事操办的规格、白事简办流程等。村民代表现场分享了近期村内婚丧嫁娶情况,以自身事例说明移风易俗的实际好处。
“红白理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大家在一起共同交流,研究解决移风易俗工作上的问题,总结经验做法。”新社村党支部书记黄国均说,经过宣传引导,村民都已熟知婚丧喜庆事宜的操作规则,做到一切从简。
记者留意到,村委会办公楼的墙上张贴着红白理事会章程、成员名单和服务监督电话。通过这种方式让群众知晓、受群众监督。“红白理事会主要由老党员和村‘两委’干部组成。老党员在村里德高望重,他们说的话村民更容易接受。”黄国均说,村里重新修订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及红白事操办标准,村民操办红白事需提前报备,理事会将在尊重事主意见基础上,大到酒席桌数,小到菜品种类,都一一严格把关。
“大家的观念都转变了,不像以前互相攀比、大操大办了,人情支出减轻了,感情更亲近了。”谈起红白理事会的言传身教,吴北连连称赞。
按章办事省心又省钱
6月初,新社村一名高龄老人去世,老人生前希望办好身后事。老人的子女从外地回来后,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沟通,最后做到了丧事简办——原本安排的15桌宴席减少到5桌,亲朋好友的份子钱一分都没收。“以前红白喜事办酒席,份子钱少则300元,多则上千元,人情负担十分沉重。现在,办酒席有了新规定,随礼不超过100元,宴请不超过5桌,村民省心又省钱。”黄国均说。
这样的规定逐渐成为村规民约的一部分。“移风易俗关键是村民观念的改变。一开始有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就上门多宣传、多解释。”黄国均表示,经过多年来的宣传教育和推动实施,大操大办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以前大家都互相比场面、比排场,送的礼金低了过意不去,高了又实在让人为难。”村民黄广添说,自从成立红白理事会后,对礼金数额进行了规定,同时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现在婚庆、葬礼仪式简化多了,大家省钱又省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