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扩绿提质并举,构建质优景美的森林景观
厚植生态绿色底色 绘就山川灵秀画卷
□本报记者 陈星
编者按:近日,我市在2024年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为深入总结和全面呈现我市推进林长制和绿美生态建设的具体成效,今日起,本报推出“绿美生态建设河源答卷”系列报道,从植树造林、乡村绿化、绿色产业、典型人物等角度,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河源实践和河源样本。敬请关注!
我市凭借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在2024年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这一荣誉充分彰显了我市在推进植树造林工作、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生态城市方面的显著成效,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了河源力量。
近年来,我市以林长制为引领,全力做好扩绿、兴绿、护绿三篇文章,扎实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和“四大工程”建设,创新实施“聚绿千亩·林质跃升”工程,开展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绿化水平,不断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走深走实。
典型示范
水源涵养林美如画
近日,省林业局印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典型案例(2023-2024年),龙川县韩江支流——龙母河沿岸的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并在全省推广。该项目通过全面落实抚育措施、加强企业管理等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成为龙川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生动缩影。
为全面提升林业发展水平,龙川县林业局精心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各项支撑保障措施,成为精准施策的“三大法宝”,推动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的稳步开展。近年来,龙川县通过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六大行动”,建设绿美点、森林景观大斑块,2023年至今累计精准提升森林质量24.93万亩,其中林分优化11.68万亩,新造林抚育7.59万亩,森林抚育5.66万亩,努力打造绿美广东“龙川样板”。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我市创新实施“聚绿千亩·林质跃升”工程,精心谋划森林“四库”大斑块组团,将其与乡村振兴示范带融合建设,并着眼“三早”,提前落实造林备耕工作,实现开春即造林。我市森林高质量大斑块谋划早、建设成效明显,被省林业局作为先进经验全省推广,并被国家新闻网、南方+、省林业局公众号等多级媒体宣传报道。
下转2版 上接1版
扩绿提质 生态颜值双提升
今年5月,我市印发《“聚绿千亩·林质跃升”大面积高质量森林斑块打造行动方案》,按照打造一个示范、突出两大特色、推动三大提升、构建森林四库“1234”工作思路,以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结构、强化生态功能为核心任务,通过打造大面积高质量森林斑块,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提升森林景观效果,推动森林资源向“高质量、高效益、高服务”的方向转型发展。
6月,我市颁布2025年第1号林长令——《关于聚力实施“四大工程”加快实现“绿富双赢”的令》,明确提出实施“聚绿千亩·林质跃升”工程,要坚持扩绿提质并举,多种乡土阔叶树种、油茶等特色经济树种、珍贵树种,科学统筹山上山下和干线绿化,合理布局观花、观叶、赏果等景观;聚焦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以及主要旅游景点景区周边绿化规划布局,全力提升主要干道纵深绿化水平;科学谋划万绿湖周边绿化,构建层次分明、生态高效的森林景观,进一步擦亮万绿湖金字招牌。
森林大斑块,是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后,形成的相对连片1000亩以上的森林。解决大斑块问题,以规模化、整体性的生态修复与功能优化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提升造林质量的关键。我市将森林大斑块建设与国土绿化规划相衔接,重点围绕质量、景观、效益三大提升,全面做好国土绿化项目前期筹备与要素保障工作,通过多维度、全方位举措推动绿化工作提质增效,打造具有粤北特色的千亩景观大斑块。
今年,我市围绕“两江两库两山一区一带”重点生态区域,以构建绿满山川、质优景美、林焕新颜的森林景观为目标,科学谋划打造大面积高质量森林斑块50个,大斑块建设总面积16.37万亩,并以大斑块为示范,推进全市林分优化工程高质量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林分优化28.92万亩、完成率达93.8%,其中财政投入项目完成18.5万亩,超额完成目标,完成率达101.83%;大斑块建设完成率为67.33%,有效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义务植树 绿色理念入人心
近日,市区客家文化公园“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今春新栽种的957株金丝楠木和降香黄檀等树苗长势良好,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勃勃生机,为我市增添了绿色活力。
每年春季,我市积极响应义务植树号召,组织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我在万绿湖有棵树”“有喜事种棵树”等多种多样的特色义务植树活动得到市民的大力支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正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新时尚。
为方便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我市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在公园、近郊等就近谋划设立义务植树基地,满足城镇居民就近就地植绿需求,激发全民参与植树积极性。同时,创新义务植树尽责机制,开展“绿化认养”活动,拓宽“认种、认捐、认养”渠道,实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多元化、便捷化、常态化。
围绕植树造林开展形式,我市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持续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推出“我在万绿湖有棵树”小程序,鼓励广大市民以认种认养、网络捐资等方式参与植树造林,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今年,我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植树,组织约7.5万人次开展1916场次植树活动,植树约63.91万株,营造了全民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同时,全市各地持续号召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群众主动参与造林绿化,“青年林”“巾帼林”“先锋林”“支部林”等274片主题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