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土地变身智慧田
紫金敬梓航天水稻实现亩产标准干谷超600公斤
○本报讯 记者 彭冲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近日,紫金县敬梓镇田头村航天水稻示范种植基地,两台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穿梭作业,饱满的稻穗被快速吸入机身,分离出的谷粒倾泻入袋,一派丰收景象。很难想象,这片亩产标准干谷超600公斤的丰产田,在2023年以前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
航天稻种唤醒沉睡土地
这片航天水稻示范种植基地共有700亩,由紫金县山水农业有限公司(下称山水农业)种植经营。2023年,“双百行动”驻紫金县服务队联合山水农业,整合华南农业大学航天育种中心技术资源,引进航天丝苗米新品种“华航香银针”进行规模化种植,将闲置土地转化为宝贵的耕地资源。
前不久,紫金县农业局组织专家深入这片种植了航天稻种的田地,对“华航香银针”进行现场实割测产验收。在测产验收现场,专家组对示范片进行全面考察,欣喜地发现田间长势整齐,无明显病虫害。随后,随机选取3块田块,采用机械化收割方式现场脱粒,并严格按照测产规范,完成称重、面积丈量及水分、杂质率测定等一系列流程,最终计算得出平均每亩干谷产量达606.1公斤,较传统丝苗米品种增产约20%。
“从测产验收结果来看,每亩600多公斤的干谷产量,充分验证了它的高产潜力,而且整个种植过程中没有过多的人工干预,为优化种植技术推广、指导晚稻生产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华南农业大学航天育种中心教授郭涛说。
目前,该基地夏收工作已接近尾声,总体呈现产量高、抗病性强的特点,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新路径。
计划新增种植2000亩
“华航香银针不仅产量高,每斤售价还能达到10元左右。”山水农业负责人刘小清说,这种由企业负责种苗供应、保价回收,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农户参与规模化种植的合作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大大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华航香银针”是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力打造、推动的一个品种,其粒形细长,米香浓郁,今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今年7月被认定为广东丝苗米品种。
当前,紫金县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已在敬梓、紫城、九和、凤安等镇种植1500亩航天稻种,带动农户每亩平均增收超300元。“双百行动”驻紫金县服务队队长王露透露,年底前,计划在紫金新增推广种植2000亩,覆盖苏区、义容等镇,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