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倾情履职在一线 担当实干促振兴

——市县(区)政协打造19个政协委员实践基地助推“百千万工程”

2025-07-31 10:31:47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周慧荷

围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题召开协商议政会议;带动97户农户建立水稻帮扶示范基地238亩……近日,在政协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会上,全市19个政协委员实践基地召集人齐聚一堂,围绕各自的创新做法和显著成效进行交流探讨。

为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行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和作用,团结带动社会各界合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市政协探索创建政协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实践基地,自去年6月首批8个实践基地揭牌成立以来,市、县(区)已相继创建实践基地19个,整合省、市、县(区)政协委员力量下沉基层,延伸协商触角,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履职网络。

一年来,各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独特优势,在助力发展、学习交流、服务群众、反映民意、凝聚共识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广东华域重工有限公司联合实践基地成员为源城区埔前镇杨子坑村和河背村盘活土地资源、解决就业难题;河源隆梅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实践基地创造近百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这些实践基地犹如一颗颗“金种子”,在河源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未来,市政协将继续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引导委员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为河源绿色崛起迈向新高度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筑巢引凤:特色优势架起产业“连心桥”

走进连平县上坪镇桃花风光园实践基地,万亩桃林郁郁葱葱,果农们正忙着采摘鹰嘴蜜桃,电商直播间里订单不断。这里是我市19个政协委员实践基地之一,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已带动村级35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及655户桃农增收致富,年产值2.84亿元。

“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程,如何汇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市政协给出了答案:以政协委员实践基地为纽带,整合资源、凝聚合力。

去年4月,市政协制定《关于开展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方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原则,依托政协委员及其所在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目前,已创建的19个基地汇集制造业、餐饮业、电子信息、传媒、电子商务、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成为推动河源“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重要力量。市政协探索创建实践基地的做法被提炼形成经验材料报送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并作为工作信息供全省参阅。

在农业领域,广东聪明人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实践基地,吸纳7名省、市、县政协委员,通过实践基地这一平台,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融媒体等上下游产业人才充分融合,形成联农带农的“组合拳”。

在制造业领域,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实践基地联合河源国家高新区9名政协委员,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打造园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对口帮镇扶村工作。

在乡镇片区,连平县上坪镇桃花风光园实践基地创新“基地+N”模式,开展助农卖桃、送技下乡、绿美生态建设等活动18次,让鹰嘴蜜桃成为富民兴村的“黄金果”。

一个个实践基地已成为汇聚发展合力的重要平台。

链动城乡:一条产业链带活一方经济

“我们通过实践基地平台,深入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在东瑞(船塘)现代农业综合体二期项目中帮扶船塘镇黄沙村、群丰村等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模范村,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动850多户农户每年每户平均增收约5000元。”市政协常委、东瑞股份董事长袁建康说。

实践基地不仅要“建起来”,更要“活起来”“强起来”。各基地立足自身优势,在技术创新、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等方面主动作为,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

龙川长城餐饮实践基地针对鱼生等特色餐饮,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制定标准化流程等举措,推动品牌规范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名片。紫金县青林峰茶业有限公司实践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茶农种植7万多亩茶叶,邀请专家给茶农授课,提升了基地成员和周边茶农的种植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在蝉茶产业中更好转化和应用。

实践基地不仅是产业平台,更是人才摇篮。嫑艺术空间实践基地融合“营地+音乐+美术+茶道+文创+餐饮+公益”等业态,吸引大批青年创客;河源壹线传媒实践基地与我市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在产业发展、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为县区、乡镇输送优秀人才。

民意直通车:把“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政协委员来自群众,更要服务群众。依托实践基地,市政协将履职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在各实践基地设立“政协委员接待日”,通过组织实践基地成员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座谈等形式,架起沟通民意的“连心桥”。

去年6月以来,各实践基地积极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9条,推动解决了一系列民生问题。翻开委员们的履职记录,一条条饱含民意的建议跃然纸上:《关于进一步提升赣深高铁河源东站与外省市高铁通达性的建议》《关于尽快修复沿东江步行道损毁路段的建议》……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通过政协渠道直达决策层,转化为惠民实事。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委员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发展领域。今年,市政协委员围绕“百千万工程”提出8件高质量提案:《关于加大河源市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提案》直指企业融资难题,《关于推进客家菜师傅工程与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关于全面打造与优化河源市农特产地供应链的提案》助力农业产业化升级……每一份提案都凝聚着委员们的智慧结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连平县忠信镇,新建的垃圾中转站有效解决了当地垃圾无序堆放问题。这一困扰居民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得益于华丰钢铁有限公司实践基地委员们的积极协调推动。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河源不断上演:紫金县青林峰茶叶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东瑞股份实践基地委员和所在企业共捐赠55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捐赠50万元资助超200名学生圆梦大学,成员企业河源市香车美人茶叶有限公司带动50多名女性实现就业创业;万利科技实践基地多年来为社会公益活动捐款190多万元;广东金霸食品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为当地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多个实践基地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招工等活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