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河源扎实推进城乡风貌管控提升工作

提升风貌刷新“颜值” 建设美好幸福家园

2025-04-23 10:12:35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谭绍丁 通讯员 张得慧

镇街宽敞大道畅洁绿美,背街小巷崭新清爽,道路绿化错落有致,路容路貌不断提升;乡村村舍民居整齐排列、花草树木相互映衬,繁华街区与静美乡村交相辉映,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我市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的真实写照。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我市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沿线以及重要节点区域为突破口,紧盯短板弱项,持续发力攻坚,全力全面动员,扎实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城乡面貌增“颜值”、提“气质”、彰“内涵”,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村容村貌改善

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小河清澈见底、潺潺流淌,村道宽敞干净,小菜园绿意盎然、充满生机,村民的庭院也满是绿意、花香四溢,老人们饭后悠闲地坐在庭院中品茶闲聊,享受休闲时光。走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抬头是“画”,入目是“景”。这一切,得益于该村农房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深入开展。

“房屋外立面美观大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效是实实在在的。”金溪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权生介绍,去年以来,该村围绕“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持续推进农房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共拆除危旧房舍543处1.5万平方米、铁皮棚27处4000平方米,改造赤膊房32处7063平方米,实现了“新房有风貌、旧屋显古韵”的客家村落整体蝶变。同时,聚焦“四旁”“五边”、房前屋后等区域,种植西施柚、香樟等树种1.2万棵,打造6公里绿化景观带、5片绿美树林,建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393处,创建“美丽庭院”70个,形成“四季有绿、三季见花”的立体景观,实现了“庭院变花园、荒地变果园”的生态蝶变。

金溪村的美丽蝶变,是我市乡村风貌提升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聚焦实现“安全隐患有效消除、城乡风貌整体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总目标,精心组织、全面动员,高位、高效推动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各县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建筑外立面改造上融入传统建筑装饰图案、岭南客家风情特色等地方文化元素,提升城乡风貌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同时,各县区还将铁皮棚拆除、外立面改造等“硬任务”与周边环境综合提升等“软任务”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将整治提升与绿美建设、乡村振兴等相结合,推动乡村整体风貌实现大提升。

典型示范引领

绘就美丽圩镇新画卷

日前,记者走进连平县隆街镇看到,宽敞的入口通道绿树繁花,三角梅热情绽放;主街平坦整洁,平整的硬化路上,多彩线条蜿蜒其中,为小镇添了几分灵动;沿街建筑外墙焕然一新,洁白的“新衣”上身,红橙色“腰线”作为点缀,清新又亮眼,窗户上统一安装精致的“保险”窗花,既保障安全,又增添了美感;圩镇客厅温馨舒适,农贸市场干净有序;美丽河道波光粼粼,绿美小公园草木葱茏,处处彰显着生机与美好。

隆街镇是我市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的典型代表。去年以来,我市将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作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抓住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机遇,与中铁广投公司紧密合作,发挥省、市、县属国企及民企、强村公司的助力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加速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全方位提升圩镇环境。到去年底,全市建成入口通道的乡镇64个,打造示范主街的乡镇49个,建成圩镇客厅的乡镇39个,建有生态小公园的乡镇65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的乡镇72个,美化20栋以上房屋外立面的乡镇52个,建成1公里以上美丽河道(碧道)的乡镇67个。

如今,河源各镇街入口通道独具韵味,示范主街整洁有序,河道清澈见底、两岸风景如画,农贸市场焕然一新,城市“会客厅”功能完备……随着美丽圩镇建设的深入推进,圩镇的“颜值”不断刷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一幅幅动人的城乡新貌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开展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并在此基础上迭代升级,选取12条产业特色强、基础条件好、覆盖人口多的风貌示范带,串点连线成片打造提升,形成“点上出品、线上出彩、面上出新”成片示范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聚力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