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李勇平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让更多人喝上河源好水共享河源绿美

2025-01-18 09:30:00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广州电 特派记者 方新苗 昨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地市专场记者会,广州、汕头、河源、梅州、中山、揭阳等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优化完善“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等,与媒体面对面交流。河源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勇平出席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让更多的人喝上河源好水

凤凰网记者在提问时说:河源包装饮用水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各地级市第二名,成绩斐然。河源市是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出具有如此强劲竞争力的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

李勇平介绍,河源推进“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是主抓手,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是主攻方向之一。河源万绿湖是华南地区第一大人工湖,是少有的达到直饮要求的清洁水源。

李勇平表示,近年来,我市依托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并在河源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总面积8.3平方公里的水经济产业园。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助力企业集聚、产业成群、园区做强。一是推行大招商优服务机制,创新推行“自画像”机制,制作产业链招商“图谱”,实行精准招商、高效服务。二是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标优化专项行动,创新推进“就近好办”政务服务改革试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三是深入推进市场要素化改革,开展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大力盘活存量用地,目前全市园区可供工业用地约1.28万亩,可供工业厂房面积91万平方米,为企业在河源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保障。

李勇平表示,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加快聚优成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辐射带动效益。以水经济产业园所在地——源城区源南镇双下村为例,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在水产业发展前的2006年仅为8.5万元,而2024年达到了1256万元、增长了147倍,周边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县富民兴村产业。

李勇平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健全涵盖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发展全过程全周期的精准高效服务机制,支持和推动更多企业投资河源、深耕河源,走好“两山”转化新路子,让更多的人喝上河源好水、共享河源绿美。

用“小地块”推动“大发展”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在“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中,河源如何创新工作机制,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人等难题?

李勇平表示,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我市坚持以集成式改革为抓手,对涉及用地难、用人难等诸多要素进行系统整合、精准突破,有力服务项目加快建设、企业稳产达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用地方面,我们积极推进点状供地改革。”李勇平表示,乡村产业项目落地难,一个难点是要素供给不足,其中“用地难”是突出瓶颈。为此,我市印发《点状供地项目(集体建设用地以地入股、联营)办理流程(试行)》,规范引导农村用地流转,着力解决乡村用地零散、手续难办等难题,实现了用“小地块”推动产业“大发展”。目前,我市已有两宗点状供地项目经批准落地实施。

李勇平表示,在用工方面,我们健全优化企业用工服务机制,探索“345”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并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更好为广大企业在河源健康发展破解难题、创造条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