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双百行动”深化合作共建关系
校地携手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报记者 叶春雨
按照省、市、县“百千万工程”的统一部署,根据省、市“双百行动”的工作要求,和平县与惠州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两所高校紧密合作,依据“县域所需、高校所能”原则,深化合作共建关系,校地交流协作日渐紧密。从竹产业的转型升级、脐橙产量的稳步提升、腐竹品牌的精心打造,到教育、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培训,两所高校团队不仅为和平县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建立紧密合作机制
推动共建项目落地见效
按照为产业增能、为农业增产、为居民增收、为县域增绿、为百姓增福的目标,“双百行动”高校驻和平县服务队与县“双百行动”专班及各职能部门共同谋划了首批15个项目,投入经费650余万元,募集社会资金近1200万元,服务对象涵盖17镇79村,参与项目的师生达1410人次,聚焦教育、农业等领域,开展各类师资培训、现代农民技能培训30场,受益人数1538人次。
为产业增能
夯实发展“硬支撑”
大力推动竹产业发展,是“双百行动”推动的重点项目之一。“双百行动”服务队联合深圳福田对口帮扶协作和平县工作队,投入500余万元,共建竹产业循环产业园,打造竹产业科技小院和“千亩示范林”,引进竹材防霉防腐、竹家具超宽竹条弦向弯曲等多项竹加工新工艺,推进绿色竹家具新型板材研发,加速了压榨乳酸发酵型白笋干工艺标准研制,对竹产业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撑。据了解,一系列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投产后,将助力和平县竹产业的一产增收近200万元、二产增收超过1200万元。
为农业增产
赋能农业“新引擎”
和平县的腐竹、脐橙、茶叶都是颇具特色的农特产品,两所高校项目团队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打响产业品牌。针对贝墩镇武联脐橙产业当前存在的瓶颈,项目团队上门送技术,搭建起武联脐橙绿色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平台,推广应用脐橙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成功助力脐橙亩产增长5%—10%,破解脐橙种植生产和销售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助力壮大脐橙产业,打响贝墩脐橙品牌。在腐竹产业发展方面,两所高校项目团队依托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全国“一村一品”豆制品示范镇——贝墩镇提供技术支撑,建设技术示范基地,该基地被评为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产业示范基地。在茶产业发展方面,两所高校项目团队18次深入茶产区,开展茶园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制作加工等技能技术培训,辅导多家茶企通过SC认证。此外,建设茶产业培训学院,培养营销、推广、销售等茶产业各环节的短缺人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设计的和平县老园茶叶包装,在今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专业组一等奖。
为典型助力
奏响人才“协奏曲”
为支持典型镇风貌提升建设,两所高校项目团队对和平县14个乡镇开展农房现状实地调研,进行农房风貌设计及农房微改造项目设计,完成5份相关图集报告,设计成果已在省级典型镇热水镇转化落地。其中,《和平县农房微改造设计导引》《和平县新建农房指引及图集》对主要干道沿线农房风貌提升进行指导,《和平县热水镇景观风貌改造》《热水镇示范农房结构安全报告》则是为热水镇量身定制,为美丽圩镇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为百姓增福
搭建服务“连心桥”
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体育浸润行动,在体育师资培训、器材捐赠、特色课程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组织49支团队800多名师生,深入和平县17镇79村开展兴农助农、支教、法律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乡镇居民群众6500人次。惠州学院联同知名服装设计师,采用和平省级非遗文化“墩头蓝”“猫头狮”元素设计的服装走出国门。举办“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交响音乐会,奏响“双百行动”校地共建新乐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