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贯穿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市场监管系统信用监管服务机制,持续营造以信用为导向的优质营商环境,助力全市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管理
为经营主体“降压减负”
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的常态化运用,着力提升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根据信用信息将全市5万多户企业分为4个信用风险等级,对风险高的企业加大抽查力度,对风险低的企业抽查更少,既彰显信用监管“无处不在”,又切实强化对信用良好企业“无事不扰”。今年3月组织召开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会议,统筹制定2024年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计划,并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在推进过程中实行双随机工作“月通报”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落地见效。截至11月底,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对11888户检查对象实施双随机检查,在对1713户企业的登记事项、公示信息进行检查中,问题发现率为23.12%,同比降低18.6个百分点,企业信用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不断提升部门间联合抽查力度,跨部门抽查较去年同期提高70%,切实为经营主体“降压减负”,让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中。
推动信用信息共享
助力经营主体“精准画像”
通过采用多种措施推动市场监管涉企信息全量归集,将企业的登记许可、质量标准、检查处罚、歇业退出等信息,及时、准确、全面记入经营主体名下,让经营主体的“信用画像”更加全面、精准。强力推动经营主体年报公示,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公众披露年度财务、经营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在2023年企业年报工作中,全市企业公示率达到97.72%,排名全省第二;推动严格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促进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完善,努力实现每月数据合规率、及时率、整改确认率三个100%。强化公示信息监测数据的分析,督促、引导经营主体提升公示信息的质量,全年发现并整改企业信用监管数据问题超过4500条,通过电话、短信方式指导、督促企业更正信息超过6000次,服务企业超过1700户,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稳步提升。
规范失信惩戒管理
提升经营主体“存活质量”
结合日常工作,充分运用经营异常名录(状态)、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两项”制度,规范实施对失信经营主体联合惩戒,提升全市市场企业质量水平。在推动全市年报公示、双随机抽查等工作中,将各部门发现的存在信用问题的检查对象列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及信用中国等网站向全社会进行公示。截至11月底,共将1775户(次)企业、1616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将54068户(次)个体工商户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同时,及时将涉企信用信息推送至其他管理部门,推动市场监管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全年向22个部门通报企业或法定代表人(经营者)信用信息894条,对存在信用问题的39家企业(人)实施联合惩戒。在落实“两项”制度过程中,持续开展长期未经营企业清理,大力整治“僵尸企业”,全年对1132户长期停业企业进行清理,对861户企业完成立案吊销,极大提升了经营主体存活质量。
优化信用提升服务
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持续优化各项信用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帮扶力度,不断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建设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宏观政策出台,组织起草并印发了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推动实施20项优化市场监管服务措施,着力营造更加便利的市场环境。谋划部署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推进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不断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水平,逐步构建良好信用为导向的市场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实施,积极帮助经营主体自我纠错、重塑信用、消除不良影响。截至11月底,依法将408户(次)企业、449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将19354 户(次)个体工商户恢复为正常状态,协助指导17户企业通过“信用中国”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
推进无证无照经营整治
守牢诚信市场“边界红线”
深入推进无证无照经营整治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守法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环境。今年3月,市市场监管局组织起草并印发了《河源市2024年度查处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有关通知,推动将无证无照经营整治纳入2024年度相关考评,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将无证无照经营整治重点集中到涉及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及破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要行业和文化娱乐、互联网上网、危险化学品、成品油、海(河)砂、烟花爆竹、烟草制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前置许可行业重点领域,将监管力量向学校周边、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繁华商区、车站、旅游景点、社区周边等易发、影响较大的区域或场所倾斜,切实提高问题发现率。今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引导办理营业执照776户,共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案件82宗,总计罚没金额9.61万元。
探索新型监管方式
推进服务企业“与时俱进”
不断拓展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场景,强化对监管方式的探索和创新,推动监管效能和创业服务质量“双提升”。依托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和广东省“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和完善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管理制度。选取本领域内信用等级高、风险等级低且涉及多部门检查的企业,列入“综合查一次”清单,开展多部门涉企“综合查一次”抽查检查,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精准施策”的效果。今年全市共将89家风险低、信用好的新兴产业列入第一批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不断探索非现场监管和触发式监管,探索信用惩戒缓冲机制和公示信息抽查容错机制,对全市139户市场主体实行非现场检查,对28户市场主体实行触发式检查。
强化诚信文化宣传
厚培经营主体“内在涵养”
不断强化经营主体诚信教育,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建设。结合推动经营主体年报公示、双随机抽查等常态化工作,聚焦“3·15”消费者权益日、知识产权宣传周、质量月等重大活动时间节点,加强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在重点场所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引导经营主体加强诚信自律,提高社会尊法守信意识。
(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赵家福 戴小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