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佗城镇扎实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
让“古色”更有特色 将“难点”变为看点
□本报记者 陈星
在龙川县佗城镇南门码头的绿美生态小公园里,绿植繁茂、干净整洁,美丽河道两边铺设了健康步道,长廊城墙上融入了佗城姓氏文化和廉政文化元素,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绿美生态小公园和美丽河道建设是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指标内容,佗城镇美丽圩镇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该镇重点围绕“1+4+7+9+N”建设要求,做好镇域、村庄、古城保护规划,持续开展美丽圩镇建设,突出文化旅游特色,擦亮佗城历史文化名片,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因地制宜
创新打造特色“窗口”
越王井、西门古码头、苏堤、越王庙、学宫……佗城镇遍布着众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吸引了不少游客。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突出文化旅游特色?佗城镇积极探索在保护中发展的有效途径。
去年底,佗城镇开始谋划建设美丽圩镇客厅。但美丽圩镇客厅建在何处,怎么样才不会破坏佗城的“古色”?这让该镇分管美丽圩镇建设工作的副镇长叶伟新犯了难:“佗城镇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较多,建设场地有限,建设限制也多,想找个地方建设美丽圩镇客厅很不容易。”
根据“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圩镇“七个一”,持续提升圩镇风貌品质。其中,“美丽圩镇客厅”是反映镇区产业特色、地域文化、可供群众停留歇脚、展示圩镇形象的多功能空间。
要跻身首批典型镇,佗城镇不能缺少这一“窗口”。为此,叶伟新将目光聚焦到了学宫旁边的游客服务中心。“这里靠近学宫,位置较好,可以通过升级改造,将游客服务中心和美丽圩镇客厅的功能相结合,实现一地两用。”叶伟新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方征求意见后,开始实施这一计划。
今年3月,佗城镇美丽圩镇客厅建设完成。佗城镇将游客服务中心改造成了一个集历史沿革、规划展示、建设成效、特色展示、休闲会客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既保留了游客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又增加了美丽圩镇客厅的展示功能。
“原来游客服务中心只负责售票,其他的服务比较欠缺,但如今,美丽圩镇客厅作为佗城对外窗口,展示佗城历史文化、特色产品,让外来游客更充分了解佗城,留下对古城的记忆。”叶伟新说。
突破难点
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佗城镇以全域旅游推进“百千万工程”,既要外塑“颜值”,更要内修“气质”。为此,该镇持续开展风貌品质提升,推进美丽示范主街开展“三线”下地、增绿种植桂花树及人行道铺设,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提升农贸市场环境,升级房屋外立面示范样板,全力打造视觉清朗、规范有序的城乡面貌。
乡镇农贸市场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但往往也是“脏乱差”最突出的地方。如何破解这一难点?根据美丽圩镇“七个一”中“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建设,佗城镇直面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计划;勇下狠手,实施了一系列改造行动。
今年以来,该镇投入近400万元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改造设施、优化服务、加强管理,推动摊贩入市经营,让设施陈旧的市场“重焕光彩”、更有看点。该市场设有果蔬区、综合区等,占地约1500平方米,共78个摊位,并在新农贸市场旁规划了临时摊位,主要经营肉菜、粮油、干货等日常生活用品。
农贸市场的变化不禁让住在越王市场附近的村民钟立勇感慨,“以前农贸市场周边还是土泥路,环境杂乱不堪。现在土泥路变成了水泥路,占道经营乱摆卖的行为也看不到了,农贸市场越来越干净整洁了。”
持续改善的人居环境,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游览。今年上半年,佗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其中研学游人数近7500人次,游客纷纷为美化后的佗城人居环境点赞。
佗城镇党委副书记贺国龙表示,该镇将围绕“秦汉古邑,高铁新城,商旅兴镇,人文华章”的发展定位,深入挖掘典型镇村的特色和优势,持续巩固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风貌品质,依托佗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特色历史文化、乡村产业、温泉民宿、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