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东源县人民法院灯塔法庭法官助理叶婷婷:

践行“枫桥经验” 传递司法温度

2024-09-06 10:05:30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魏秀燕

叶婷婷是东源县人民法院灯塔法庭法官助理,自2016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一直坚守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在打造基层的美丽“枫”景中不断探索,笃行实干,先后获得东源县“最美巾帼逆行者”、河源法院“十佳干警”等称号。

凝聚合力

做联动调解的“织网人”

灯塔法庭坐落在灯塔盆地腹地,辖区乡镇地域广,涉农、老、企案件较多。为了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凝聚解纷力量,叶婷婷主动作为,冲锋在前,积极投入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和灯塔法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中。

“以前村里有矛盾,基本上当天就解决,现在矛盾越来越复杂,老方法已经不适用新情况了,很多时候都要用到法律知识开展调解工作。”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曾这样向灯塔法庭反映。这是基层存在的典型问题,叶婷婷边思索破解之道边付诸行动。

一方面,叶婷婷奔走在辖区内各乡镇的村委会、司法所、综治办等基层治理单位之间,充分发挥联动联调、特色调解机制的作用,逐步织密基层解纷网络,推进民事纠纷快速高效化解,并结合案情特点邀请案件当事人所在村村干部参与案件调解,借“外援”之力提高案件调解成功率;另一方面,结合地区实际,不断摸索、总结“无讼村居”创建试点、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巡回审判等经验做法,主动与村干部就村民纠纷化解工作进行座谈交流,为村干部开展法律知识、调解技巧培训,推进司法力量和社会解纷力量深度融合。

5月,叶婷婷讲授了一场“法治带头人”学民法典培训课,效果良好。东源县涧头镇乐平村党支部书记对她说:“灯塔法庭带来的法律培训很有针对性,提高了村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让我们更好地以法治思维开展乡村纠纷调解工作,去带动身边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对我们这些‘法治带头人’真的很有帮助。”

用心调解

做解决纠纷的“和事佬”

叶婷婷身处调处矛盾纠纷“一线”,在一次次的断“家长里短”、理“鸡毛蒜皮”中反复总结经验,她说:“要做好调解工作还得用心用情,用心查实证、问实情才能查清案情,用情站在双方角度讲实理、释实例才能服人心。”

去年9月,一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承接某养猪场项目工程,需要雇用朱某等人从事土方、装修工作。后来,因该公司未能及时结清朱某等人的劳务工资,且双方对工资结算数额存在较大争议,双方矛盾纠纷不断升级,诉至灯塔法庭。

因朱某等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款没有任何书面结算手续,经与承办法官商议,决定以调解方式化解双方纠纷矛盾。因双方对工资数额存在争议,且人数较多,叶婷婷又联系上司法所联合开展该案的诉前调解工作。现场调解前,叶婷婷多次与当事人进行电话沟通,多轮走访村委会、司法所等单位,详细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理清调解思路。调解中,做了充分准备的叶婷婷耐心地为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答疑解惑,从法、理、情多角度阐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危害,顺利地引导双方就劳务工资数额和支付时间达成调解协议,并向灯塔法庭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该案通过诉前调解得到圆满解决。

“我们的工资都按时拿到了。”叶婷婷对该案进行跟踪回访时,朱某如是说。

热情服务

做关怀群众的“贴心人”

“用勤勉破解工作难题,用温度回应群众期待,用行动书写责任担当”,叶婷婷一直对自己这样要求,她总是认真对待每一名当事人的问询和诉求,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

“你好,我现在年纪大了,走路不是很方便,想电话咨询如何起诉……”一天,叶婷婷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来电的是81岁的独居老人张婆婆,她因行动不便无法到法院立案,又不会网上操作,只好向法院寻求帮助。

张婆婆情况特殊,叶婷婷立即向领导汇报,为老人开启绿色通道,利用下班时间,与另一名干警到张婆婆家中为其提供上门立案服务。原来张婆婆因家中土地被堆放杂物欲提起恢复原状诉讼,张婆婆细述纠纷缘由,后来又说起自己的家长里短。叶婷婷和同事没有打断,而是让张婆婆尽情诉说,并不时劝解她。帮张婆婆办理好相关手续,从老人家中出来,外面已是灯火辉煌。叶婷婷很感慨,她知道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多做一点就能为他们多排除一些烦恼”。

    上一篇:为学生送上开学季“法治大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