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积极探索把生态好水转变成经济活水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
向绿而行 点水成金
广东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河源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 邓宇权 摄
□本报记者 雷宇烁
“天上瑶池水,人间万绿湖”。昨日,“生态河湖·美丽中国”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风景秀丽的万绿湖畔盛大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齐聚河源万绿湖,共同探讨如何挖掘万绿湖生态财富,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万绿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被誉为华南地区最珍贵的“软黄金”。如何把生态好水转变成经济活水?河源给出的答案是:向绿而行,点水成金。
多年来,河源立足保护“生态好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基础,充分挖掘优质水的发展潜力,发展生态旅游,重点开发包装饮用水、饮料等产品,朝着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前行,让水经济产业成为引领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优良资源禀赋
造就水源好地
临近暑假结束之际,一批批从深圳到河源万绿湖开展研学的游客,仍络绎不绝走进万绿湖,深入体验河源水文化;紧邻万绿湖的农夫山泉生产基地,也迎来家长和学生的高峰客流。他们走进生产车间,了解水源地生态文化,进行水质酸碱性实验,参观无人化全自动生产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到万绿湖开展研学人数超3.5万人次。
河源人的悉心呵护和培育让万绿湖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游客们尝到了甜头。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总库容139亿立方米,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是全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河源森林覆盖率高达73.18%。河源建立了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一批水果种植基地,培育了众多优势农业产品,为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农业资源支撑。
下转2版 上接1版
“十四五”以来,河源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省,10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比例均稳定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2023年我市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进入全国前30名,2023年万绿湖(新丰江水库)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先后获评“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天然氧吧”。
从一开始名不见经传、年旅游总人数不到1万人次的小景区,到如今每年接待游客量近200万人次的旅游景区,得益于天然的生态优势,万绿湖风景区正持续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借助良好生态,河源市不断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多措并举迈向百亿目标
2023年3月,国内饮用水行业的龙头企业——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落地河源,一座高标准规划的水经济产业园正拔地而起;2023年9月,河源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招商推介会举行,其中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137亿元……
“我们被河源的优良生态环境吸引,因此决定落户河源。基地预计2025年初实现全面达产。”2024年5月,落户于河源水经济产业园的广东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下称紫泉饮料)投产。紫泉饮料人事经理钟美施介绍,从2023年9月开工,至2024年4月投产,项目落地到投产仅用六个半月。该项目坐落在万绿湖畔,是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第八个生产基地,总投资3亿元,主要生产果蔬饮料、茶饮料、碳酸饮料、运动蛋白饮料等。2025年2月全面达产后,可年产5亿标瓶,年产值10亿元。
依托优质水资源,做好水产业文章,是河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打造水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河源高规格规划建设了水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全国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提前部署谋划,《河源市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明确将水饮料及食品列为现代农业与食品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培育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推动食品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出台《河源市发展水经济产业若干措施(试行)》等系列政策,在规定范围内实行优惠奖补和相应资金奖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市领导同志联系服务产业项目工作机制、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工作机制、工业项目月调研工作机制作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安心、放心、舒心的发展环境。
在优良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河源持续推进平台建设,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正成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企业落户发展的首选之地,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朋友圈”愈发壮大,汇聚了农夫山泉、今麦郎、华润怡宝等知名品牌。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38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8.42亿元,同比增长9.2%;包装饮用水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40.5亿元,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名;全市现有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约90.3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产值117.8亿元。
点绿成金,我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正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加速迈向百亿目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