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更有温度 幸福更有质感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2023年,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有力托起了群众的幸福。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站在新的起点上,河源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越来越多的“民生清单”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
■本报记者 谭绍丁
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 实打实解决群众难题
新建充电站(点)566个、公共充电桩2078个,广大车主再也不用为充电发愁;市农产品批发中心开业,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环节;配备4个自助办税坐席,税务部门人员协助办理,企业和群众办税更快捷、更省心;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大整治活动,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得到优化……岁末年初,翻开“民生报表”,一组组的数据、一串串的数字,无不记录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群众幸福感的提升,得益于“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是河源“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大胆探索和创新。特别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我市持续深化“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不断健全“明责、履责、督责、问责”闭环落实制度,推动从一个问题解决向一类问题解决转变,从解决具体的问题向解决产生问题的根源转变。2023年,市、县区共召开18场“面对面”座谈会,以“一次会议破一题”的方式,先后向群众最关注的“菜篮子”“政务服务”“旅游服务”“道路安全与交通秩序”等“急难愁盼”问题“宣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9万宗,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不仅如此,我市还定期组织各牵头单位对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对各类民生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开展群众满意度回访工作,筛选出群众评价不满意、未明确解决措施的事项,重新交办、督办,并向群众反馈办理进度。2023年,全市共开展诉求办理质量专项复核9次,复核诉求2841宗,筛选出因承办部门办理结果不实且进行重办的诉求98宗,积极推动问题持续跟进解决。
织就民生保障网 托起美好新生活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义务教育布局,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2023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4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6所,新增优质学位14420个,并顺利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审核验收。与此同时,我市还为15113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发放1.84亿元国家助学贷款,贷款发放金额和受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第五,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群众最大的福祉。我市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完善就业支持政策和供需对接服务,加大市场主体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用工支持,重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23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7万人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7244.23万元,带动就业创业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6519人。
人人健康,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我市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系统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去年,市癌症防治中心、市急诊急救中心成立,3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国家推荐标准,龙川县中医院创成三甲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力提升。
2023年,我市将“进一步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机制,持续推进困难群众救助提标扩面,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米”。去年,全市在享城市低保户数2505户、5377人,发放救助金4599.9万元;在享农村低保户数27081户、66542人,发放救助金3.91亿元;纳入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3398人、发放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1.62亿元。
擦亮社会平安底色 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我市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在地方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2023年,全市共审查(核)规范性文件51件、其他政策类文件181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完成“全国首个司法所”(紫金蓝塘司法所)法治展览馆建设,入选全国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建成101个示范性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920个示范性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人才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等领域立法加快推动,《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修改工作取得新进展。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我市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推动更高水平平安河源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去年,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82宗,打掉恶势力组织6个,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0.4%、破案数同比上升13.27%,连续7年保持命案现案全破,和平县获授“平安鼎”。安全生产方面,排查隐患1636个、整改率99.6%,全年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0%,和平县获评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行动先进集体,东源县县城市场监督管理所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级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我市把社会治理重心放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去年,市中院“一庭一品”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东源县、和平县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县级标杆,“禾坪说事”“擂茶调解”等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涌现,农村削坡建房三年整治任务全面完成,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