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创新运用“禾坪说事”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收集社情民意 办好民生实事
□本报记者 梁驱远
在紫金县凤安镇,一个茶壶、几盘水果、两三张桌台和十多张凳子,便可以开始一场“禾坪说事”活动。在农民家门口的晒谷场上,由镇村干部召集村民群众、人大代表等人员,以定期召开或临时召开的模式,围坐在禾坪促膝谈心,面对面听民声、化矛盾、解民忧。
“禾坪说事”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金钥匙”,同样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紫金县镇村等基层党组织创新运用“禾坪说事”这一模式,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落地落实,切实推动全县基层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听民意、察民情、办实事,确保主题教育在基层有热度、有深度、有温度。
家门口的“宣传喇叭”
把党的声音传入百姓家
在以往,“禾坪说事”是紫金基层治理推动文明实践的“议事厅”。如今,紫金大地数不清的晒谷场又增添了一个新功能。
依托“禾坪说事”模式,紫金县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到“禾坪”与群众围坐在一起,用当地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的“本土话”,以带学领学的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党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
此外,紫金县还充分发挥百姓宣讲团作用,与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聚集在禾坪“说故事”“讲案例”,在以案说教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如凤安镇针对群众不理解碧山电站项目征地拆迁政策,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的情况,镇村干部开展“禾坪说事”座谈会,用形象化、通俗化的案例方式把政策依据、补偿标准等说清说透,解答了群众心中的疑惑,最终顺利完成该项目建设。
据统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紫金县各村(社区)组织开展理论学习1694场次,直接受教育党员群众26261人次。
家门口的“民意收集箱”
用心为群众办好实事
将“话筒”交给群众,问需群众、问计群众,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着力解决群众难题是“禾坪说事”活动举办的初衷。以此为延伸,紫金县聚焦民生领域和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发动党员干部推开门、迈开腿,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调研和召开座谈会,依托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农村禾坪等平台收集社情民意。
“进村道路的路灯坏了需要坐下来议一议如何修理”“提升人居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建言献策”……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紫金县各村(社区)通过“禾坪说事”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60条,解决群众诉求511件;紫金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好挂镇联村工作,截至目前共召开现场座谈会98场次,开展实地调研214场次,收集意见建议146条,推动解决问题94个,解决民生实事61件。
“在深入基层调研的过程中,针对群众提出的因客观条件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及时交给职能部门跟踪解决。”紫金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将主题教育与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机结合,紫金县将走访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逐项整改落实,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
家门口的“矛盾化解站”
合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及时化解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助力平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紫金县各镇积极创新运用“禾坪说事”模式,以领导干部驻联日为抓手,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接访,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一线。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在紫金县九和镇芫芬村,既是邻居又是亲戚的两家人却因为林地权属产生矛盾,甚至对簿公堂。紫金县人民法院创新采用“禾坪说事+驻镇法官+驻村法律顾问”调解模式,有效化解持续5年的林地纠纷,让双方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
从案例缩影看整体工作成效。近年来,紫金县利用“禾坪说事”平台,充分调动村(社区)党员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村(社区)法律顾问、五老一贤等人员力量,结合“客家擂茶调解法”“五老一贤”人民调解辅助等调解模式,从源头上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处置在早。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紫金县通过“禾坪说事”共解决基层矛盾纠纷86宗,运用法律援助平台服务群众102人次,与法官上门合力化解群众关于镇村环境治理和风貌提升、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社会救助等民生热点问题和纠纷145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