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双江镇锚定“一镇一策”发展目标
全力打造“万绿果乡”“多彩双江”
■双江镇的果农们采摘“致富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杨坚 摄
■本报记者 苏勇军
柚子飘香季,喜获丰收时。目前,正是迟熟的西施柚成熟上市的季节。在东源县双江镇兰溪村西施柚种植基地,饱满成熟的蜜柚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在兴高采烈地采摘“致富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以来,双江镇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立足“特色水果名镇、魅力旅游小镇”发展定位,锚定“一镇一策”发展目标,推动双江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瓜果经济
成乡村振兴新动能
东源县双江镇兰溪村种植的西施柚,号称“柚中之王”,成熟期为每年的10月至12月,果肉呈淡粉色,晶莹剔透,是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2015年,广东绿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兰溪村建立了占地2600亩的西施柚种植基地,基地以培育及种植示范推广新品种蜜柚为重点建设内容,主要推广种植西施柚、红宝石两大品种,目前已产出的新品种西施柚深受消费者喜爱。
记者在双江镇万绿松种养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看到,巨峰、夏黑、金手指、阳光玫瑰等近十种高端葡萄品种果实挂满枝头。该合作社带动上千名农户实现了增收。
“状元瓜”是双江镇的“头号”水果,小小“状元瓜”已成为双江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目前,该镇西瓜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西瓜价格从种植初期的2元/公斤上升到现在6元/公斤,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让村民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双江镇作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全镇特色水果种植总面积达8000亩。西瓜、葡萄、蓝莓、沃柑、蜜柚等各色瓜果种植遍布境内,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让当地瓜果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水果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今年,双江镇主动对接科研院校和专家团队,扶持发展种植总面积超8000亩的优势特色水果产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提高作物种植效益。同时,举办了水果推介会、高考送瓜等系列活动,成立了双江镇瓜果行业协会,助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绽放“美丽经济”
游客纷至沓来
近日,4000名徒步爱好者齐聚东源县双江镇,探秘粤赣古道、赵佗故城,穿越万绿湖畔的白鹭长廊,邂逅双江山水。美丽乡村是最好的“引流器”,群山环抱的双江镇吸引了市内外游客前来游山玩水,尽享乡村慢生活。
双江镇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有南越王“赵佗故城”古迹;有马腰寨瀑布、桥头圩桥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客家古屋等人文古迹。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提升“颜值”、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该镇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落实落细市领导联镇包片工作交办事项,投入2000多万元积极推进高陂村、新田村美丽家园建设和双江村驻镇帮镇重点村建设,加快提升古驿道、半月湖、水果庄园周边基础设施,努力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推动美丽圩镇和“多彩双江”建设取得新突破。
米酒酿出“致富香”
助力镇域经济发展
“人勤心聪钟灵毓秀千秋兴,地肥水美琼浆玉液百里香”。来到双江镇下林村村口,可以看到村口牌坊上镌刻着这样一副楹联。其中的“琼浆玉液”说的便是在当地颇具名气的下林米酒。
地处万绿湖畔的下林村,传承着古法酿酒技术,把大米酿成琼浆,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以酒为媒助力乡村振兴。
一进村口,就能闻到一阵醉人的酒香。寻香而去,来到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黄氏酒厂,该酒厂秉承古法酿酒工艺,成为当地“一村一品”示范项目。目前,该酒厂生产的米酒主要通过线上、乡村旅游实体店、自售等多种形式销售。
家中三代酿酒的黄少卡正将碾碎的酒曲拌入已经摊凉的农家粳米,让酒曲和每一粒米饭充分接触,并放入瓦缸中按压,掏出“酒窝”等待着“酒娘”渗出,这是下林米酒液态发酵、培菌糖化的开始。古法酿酒有着复杂的十多道工序,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只有熟悉一年四季的节气变化,才能酿出好酒。
在下林村,像黄少卡一样酿酒的还有10多家企业。一年下来,整个村子酿造的米酒超过20万斤,粗略估算,单米酒一项,产值达300多万元。
据介绍,双江镇助推下林米酒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以点带面,引领白酒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全镇经济发展不断迈上台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东源县双江镇相关负责人说,该镇将全力推动特优水果产业和油茶产业达“双万”规模,积极推进“万绿蓝”“古道边”两条风貌带规划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补齐民生短板,努力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带动双江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全力谱写双江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