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河源正风肃纪反腐5年综述

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2021-12-09 09:31:17 来源:河源日报

核心提示

回眸过去5年,风雨兼程、步履铿锵。“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检控类信访举报9529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0571件,立案5149件,党纪政务处分4709人,留置(两规)166人,组织处理3186人,移送司法机关212人,收缴违纪违法款3.08亿元,成功追回外逃人员7名……”这一组组数据,不仅凝聚着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履职的责任担当,而且充分体现了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的坚定决心。

亮点① 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5年来,河源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清除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案件84件84人。聚焦扶贫领域、村“两委”换届、生态环保、人防系统、安全生产、耕地保护、教育医疗、粮食安全、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检查,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纪检监察干部闻令而动、主动请缨,在疫情防控监督中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在风雨如磐的斗争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展现了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书写了冲锋在前的动人篇章。

亮点② 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5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共立案5149件,其中县处级176人、乡科级1165人,严肃查处涉彭定邦、俞志锋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严重违纪违法系列案件,1091人主动投案或主动交代问题。对政法系统腐败严惩不贷,立案259人,处分处理465人。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一查到底,立案418人,党纪政务处分366人,移送司法机关55人,严肃查处龚德恒、陈伟平等一批涉黑涉恶案件及赖昌彬、陈润泽涉黑涉恶腐败和充当“保护伞”等案件,有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开展基层正风反腐3年行动,紧盯民生领域,聚焦突出问题,全市共排查基层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4985条,立案3035件,党纪政务处分2589人,移送司法机关70人。贯通融合办案、整改、治理,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280份,督促相关单位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规范用权、优化治理。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举办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做实同级同类教育。从严把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回复党风廉政意见37566人次,提出暂缓使用或不宜使用519人次(其中今年397人次),坚决防止“自带增量”的“问题干部”“带病入围”“带病提拔”。

亮点③ 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5年来,市纪委监委在作风建设上盯住关键岗位,坚守重要节点,“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坚决向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亮剑,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10个,党纪政务处分505人。坚决向违规套用财政资金、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突出问题开刀,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351个,党纪政务处分533人。加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度,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1个,党纪政务处分1038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66起256人。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总结运用好党的作风建设宝贵经验,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亮点④ 巡察利剑作用彰显

5年来,市委开展常规巡察12轮,组织实施2019年“6·10”“6·12”抗洪抢险救灾、扶贫领域、涉粮问题等专项巡察8次,巡察党组织110个,完成七届市委巡察全覆盖目标任务,发现问题2143个,移交问题线索315条,清退违规违纪款614.3万元,督促司法机关清退群众款项4.3亿元。一体推进常规、专项、交叉、对村(社区)巡察,全市巡察县直及镇(街)党组织548个、村(社区)党组织1439个,县(区)常规巡察、村级巡察全覆盖任务完成率均为100%。扎实做好巡察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向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建议210条,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110个、办结问题线索436件,七届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2308个、整改完成率达91.8%,办结问题线索187件。

亮点⑤ 监督效能持续提升

5年来,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一体落实。督促落实党组织“一把手”开展党内谈话制度,全市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共开展提醒谈话30157人次,警诫谈话220人次,纪检监察机关委托下级党组织“一把手”提醒谈话225人次。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查处科级以上“一把手”213人,问责党员领导干部481人,向新任市管“一把手”发送提醒函38份,组织32名“一把手”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精准有效用好“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142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6330人次,占总人次的56.8%;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3658人次,占32.8%;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633人次,占5.7%;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521人次,占4.7%。

亮点⑥ 体制改革落地生威

5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提高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018年1月,市、县(区)两级监察委员会全部挂牌成立,与纪委合署办公,依法行使监察职权,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市、县(区)派驻纪检组统一更名为派驻纪检监察组,明确派驻机构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推动各县(区)监委向各镇(街)派出监察组(监察专员)101个,实现对全市所有乡镇的全覆盖。修订《中共河源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则》,统筹全市反腐败工作中重大问题和查办重大腐败案件工作,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加强和完善与执法、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机制,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市监委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

亮点⑦ 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5年来,市纪委监委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成立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优化党支部设置,将原有的8个党支部调整为19个党支部。开展“把缺点不足摆进去”、讲党史小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学习、干事、创业、奉献的机关文化。在选人用人方面,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制定《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优化干部队伍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干部21人。坚持全员培训,举办青年讲坛、“周四学堂”,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道德修炼。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聘请14名市监委首届特约监察员,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推动日常监督制度化、常态化。持续整治“灯下黑”,处置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223件,立案36宗,处分33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对照黄飞龙严重违纪违法案召开领导班子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

击鼓催征开新局

奋楫扬帆正当时

■关键词①

强化政治监督

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和长期政治任务,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握“国之大者”,深入开展“项目制”监督检查,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源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关键词②

“三不”一体推进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聚焦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领域和环节加大查处力度,深化金融、国企、政法、资源、医保等领域反腐败工作,严惩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审批等方面的腐败问题,严查“影子股东”等隐性腐败、新型腐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打击行贿力度。深入开展 “天网”行动,实现追逃防逃追赃一体建设、整体并进。深化“三不”一体推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我改造。

■关键词③

营造新风正气

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坚决防止反弹回潮、防止隐形变异、防止疲劳厌战,把纠治“四风”的成果更好转化为树立新风、弘扬正气的综合效能。科学分析研判“四风”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整治。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方法,坚守重要时间节点防反弹,盯住薄弱环节补短板,加紧制度建设强弱项,发扬钉钉子精神改进作风。

■关键词④

保障群众权益

坚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导向,常态化推进基层正风肃纪反腐。加强对各项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常态化,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治理民生领域“微腐败”,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关键词⑤

擦亮巡察利剑

精准有效开展政治巡察,强化市县一体谋划部署,着力推进上下联动,统筹组织实施“回头看”、提级巡察、交叉巡察等,推动巡察向村(社区)党组织延伸,确保巡察高质量全覆盖,保障乡村振兴、惠民富民、共同富裕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落实巡察与政法、财政、审计、统计、信访工作协调协作机制。强化党组织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整改促进机制,加强整改监督及成果运用。建立健全整改评估机制,探索评估整改成效的方式方法,让群众监督整改、评价整改,做实做细“后半篇文章”。

■关键词⑥

增强监督效能

统筹衔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深化“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强化协同监督、放大叠加效应。发挥党内监督主导引领作用,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把监督体系与治理体系对接起来,在权力运行中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防范风险,充分释放监督治理效能。

■关键词⑦

推进改革创新

根据党中央关于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规划任务和部署,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制度体系,坚持在大局中推进改革创新,细化纪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结合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改革要求,加快推进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相关措施落实落地。加强派出机关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健全派驻监督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推进市管企业、市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推动派驻机构有效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指导基层完善纪检监察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基层监督执纪执法能力。

■关键词⑧

打造一支铁军

强化政治建设和政治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抓实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增强组织活力。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健全干部培养选拔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系统内外干部交流力度,抓好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工作。深化全员培训,强化实战练兵,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坚持严管与厚爱有机结合,完善内部监管长效机制,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进一步提升抵腐定力。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锻造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5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共立案5149件,其中县处级176人、乡科级1165人,1091人主动投案或主动交代问题。

■“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10个,党纪政务处分505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1个,党纪政务处分1038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66起256人。

■5年来,市委开展常规巡察12轮,组织实施2019年“6·10”“6·12”抗洪抢险救灾,扶贫领域、涉粮问题等专项巡察8次,巡察党组织110个,发现问题2143个,移交问题线索315条,清退违规违纪款614.3万元,督促司法机关清退群众款项4.3亿元。

■5年来,市纪委监委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6330人次,占总人次的56.8%;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3658人次,占32.8%;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633人次,占5.7%;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521人次,占4.7%。

■组稿: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河纪宣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