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全市机关党建工作优秀案例选登
■市档案馆开展档案宣传进乡镇、社区、学校活动,使“志愿红”成为服务一线最亮丽的风景线。
■东源县府办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金融助力‘百千万’ 绿美东源展新颜”植树活动,引导动员全县金融机构积极投身绿美东源生态建设。
【编者按】
党旗飘扬,风帆正劲;百舸争流,机关在前。
为大力宣传我市模范机关、“四强”党支部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的丰硕成果,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档案馆于2024年12月20日至2025年1月20日联合举办“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河源市模范机关暨“四强”党支部建设先进典型案例成果展,集中展示全市81个机关党组织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活动中的特色做法、典型经验、创新亮点和成效反响。现选取部分优秀机关党建案例在本报刊登,进一步鼓励引导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积极学习先进、对标先进,在党建成果交流中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总支:
党建引领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双向赋能
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入选全省地方立法典型推介案例,推荐并申报的连平县人大常委会“升级小站点撬动大服务为鹰嘴蜜桃产业发展添势赋能”获评第七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建设对党忠诚的政治机关。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今年以来,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30次,机关党组会议20次,办理政治要件66件次,确保人大工作始终与市委中心工作同向同力、同频共振。
建设彰显民主的权力机关。围绕我市“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2项;审议法规草案3部、通过2部,高效修订《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并出台《河源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筑牢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
建设践行宗旨的代表机关。深入开展代表联络站“提档升级”年活动,全面推动镇村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和预算工作基层联系点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围绕“百千万工程”组织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建设担当作为的工作机关。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推动机关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市林业局机关党委:
齐心聚“绿”谱写林业新篇章
市林业局机关党委通过持续深化党业融合,全力推进绿美生态建设,荣获“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为民增绿显担当。制定《绿美河源生态建设“一月一主题”清单》,大力推进“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专项行动,组织全市约8.75万人参加2518场次义务植树活动,共计植树约30.54万株;完成林分优化33.45万亩,县镇村绿化植树193.89万株,林分优化和县镇村绿化完成量均排名全省前列,绿美魅力更加彰显。
提升能力精业务。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以强队伍推进强业务。先后获评“全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贡献突出单位”“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涌现出1名“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先进个人,2名“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个人。与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演出的《我在家乡有棵树——“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助推河源绿色崛起》党建作品荣获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决赛二等奖。
强化服务促发展。率先在全省出台《深入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十六条政策措施》;成功争取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项目资金4亿元,创建广东唯一的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目前河源油茶种植面积、茶油年产能均占全省1/3以上。
市应急管理局机关党委:
以党建引领打造应急先锋
市应急管理局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工作质效,以实际行动践行应急先锋的使命与担当。
政治引领强党性。利用学习强国、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平台,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明确领导班子、机关党委、党支部“三级责任清单”,推动落实支部书记“一岗双责”;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和委员。
争当先锋提效能。连续3年获市级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汛旱风科荣获2023年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及三防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市应急救援队党支部先后荣获“广东省应急救援先进集体”“2021广东最美应急集体”等称号;6名党员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名党员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通过正面典型的引领示范,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大大提升整体应急响应能力和效率。
党业融合建新功。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有火必报制度,实现清明、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零山火”;有力应对近53年以来最强“龙舟水”和史上最强4月暴雨袭击;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有效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实现自建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旅游、水上交通、渔业船舶、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零事故”。
连平县委办党支部:
“三聚焦”推动 “三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连平县委办党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先后获得“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市党委办公室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功助力连平县在省“百千万工程”年度考核中获评消薄类县(市)“优秀”等次。
聚焦政治建设强能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穿“三服务”工作全过程;积极搭建“理论课堂”“云端学习”“实践阵地”三维学习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当学习表率。
聚焦制度建设筑堡垒。严格落实党内各项制度,对“三会一课”、党支部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党员谈心谈话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丰富活动“载体”,开展多样化党建活动,让党员教育“活”起来,增强党员归属感和凝聚力。
聚焦党建引领提质效。当好参谋助手,今年以来组织起草领导讲话稿和各类汇报材料320篇、撰写“百千万工程”工作信息46期、调研报告15篇;强化牵头抓总,对全县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政策、重要事项进行高效调度;突出督查督办,今年以来,共下队专项督导11次,发出书面督办函7份,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加强联建共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挂钩镇村参与乡村绿化、人居环境整治、“千塘万渠”专项行动等,助力乡村振兴。
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
以党业高度融合推动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持续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支撑。
聚先锋稳生产。组织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指导。全市早造粮食实现稳产,粮食播种面积达205.35万亩,供港活猪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问需求促项目。深入开展重点农业企业暖企行动,支持“龙川山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二期)正式投产,成功打造土特产品牌50多个,14个村产值达千万元以上。
抓联建守安全。深入一线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检测等联合执法行动,与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服务推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
强示范抓典型。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首批60个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七比两看一提升”评比活动,美丽庭院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东源县仙坑村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实施“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新模式,3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紫金县凤安镇“禾坪说事”基层治理新模式先后入选中国人大年鉴、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深改革促民生。建成粤东西北首个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三个一”推进“社账镇代理”工作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等经验在全省推广;选定6村探索开展农村住房集中建设试点工作,龙川县通衢镇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
市财政局机关党委:
全力打造“党领‘财’兴· 岁月‘政’好”党建品牌
市财政局机关党委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全力打造“党领‘财’兴·岁月‘政’好”党建品牌,获评全省财政部门决算工作表扬单位、全省财政系统的财政管理工作绩效优秀等次,2名业务骨干获全省财政系统先进个人和被推荐申报全国财政系统先进个人。
党建引领激活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思想信念高地;推进常态化学习,丰富学习教育园地,培塑精神家园;把优秀的党员干部推荐到重要岗位锻炼,成就事业梦想福地。
实干兴财显担当。破解难题、狠抓收入,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财政支撑;今年以来,全市统筹各级财政资金超百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统筹各类资金39.21亿元支持“制造业当家”;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稳步推进新一轮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强化绩效评价与预算挂钩,稳步提升财政评审效能,节约资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和产业发展。
党业融合双提升。秉持财政为民理念,推动党建和财政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安排业务骨干、优秀年轻干部从事党务工作,促进年轻干部党务和业务能力“双提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确保民生领域支出占全部支出的七成以上,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各项资金的保障任务,稳步提升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市档案馆党支部:
为省内外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河源经验
市档案馆以“1234”党建工作机制和“三三三”工作法助推档案工作提质增效,先后获得“国家一级档案馆”“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等40多项荣誉。
打造1个党建品牌,助推强基固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党组织建设质量为目标,以党业深度融合为重点,打造“在档爱党、档心向党”党建品牌,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质量和影响力。
创建2个党建平台,激发党建活力。线上采用“互联网+党建”模式,创建“河源档案”微信公众号,打造“指尖上的课堂”;线下创建“文化展厅、长廊、阵地”等党建平台,举办重要档案文献展,展示党建文化标识,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强化3支队伍建设,展示党员风采。成立档案收集队、党史讲解队和志愿服务队3支队伍,记录留存展示好河源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让档案故事“声”入人心;开展档案宣传进乡镇、社区、学校活动,使“志愿红”成为服务一线最亮丽的风景线。
开展4项党建活动,激发担当作为。创造性开展“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拼”4项活动,开展档案科研项目研究,积极参与市创新大赛,创新“三三三”工作法,365天不打烊为干部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做好档案工作。2023年全省地级市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中,市档案馆位列全省第五名、粤东西北地区第一名。
市交通运输局机关党委:
勇当绿色崛起开路先锋
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心路向党、甘当路石、守护坦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勇当绿色崛起开路先锋。
品牌赋能促发展。聚焦“交通先行、路网通畅、党旗飘扬”主题主线,推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河美公路”党建示范项目。龙川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源城区、东源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龙川1号公路入选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名单,被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联合评选为“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案例。
携手同心添新绿。开展绿美公路植树活动,以“党建红”带动“公路绿”,共同营造“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社会氛围。2024年,全市完成绿美公路1387.4公里,种植绿植24.2万株。
创新实干护平安。创建“丹心在路 执法为民”示范项目,大力推进“两省四市”跨区域联合执法和科技治超,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水平,着力打造“平安交通”。今年以来,全市超限超载30%以上车辆同比下降61.82%。
服务群众显担当。组织“党员先锋轻骑兵队伍”“高级工程师技术服务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如针对和平县古寨镇河西村和水西村唯一通行桥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问题,联合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平县交通运输局帮助实现危桥改造,为民解忧办实事。
市税务局直属机关党委:
“五式”工作法为高质量发展
注入“税动力”
市税务局创新实施“五式”工作法,获评全国税务系统机关党建优秀案例。
“沉浸式”学习。推出“税爱学堂·导学30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领学作用;组建青年宣讲团,建好用活“一廊五室”党群阵地,激励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清单式”管理。按月向党支部推送目标工作清单,编写“赋源+机关党建”“巡察三库”“党的建设”工作规范系列丛书;开展党建工作交叉式检查,形成“一支部一台账”问题清单,推动问题落实整改。
“嵌入式”融合。出台党建工作与税收业务融合抓18项措施,打造“智慧赋能·税暖槎城”党建示范项目;“税爱未来·便捷100+”税费服务进村(社区)行动获评全省“优秀普法项目”;建设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设置43个税费争议咨询调解室;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建功队,服务“百千万工程”实施。
“一体式”监督。推动“1+7”“1+6”两套制度体系落地,强化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开展“家庭助廉”六个一活动,强化酒驾醉驾警示教育,获评“广东省零酒驾示范单位”。
“集成式”创新。“四看四评”机制被省直工委《跨越》杂志采用并刊发,6项作品在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获奖,13项作品在河源市工作创新大赛中荣获佳绩。
东源县府办党支部:
党建助力提升“三办”“三服务”水平
东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参谋辅政、服务保障、金融发展等职能作用,助推东源当好河源绿色崛起主力军,党建项目《“五大抓手”齐发力,汇聚金融“活水”赋能高质量发展》获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三等奖。
“三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顺利承办全市污水处理设施现场会、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等重大公务活动38场次、各类会议超296场次;高质量撰写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汇报等综合性材料400余篇,今年共计向市政府报送信息83篇、约稿类信息19篇,连续3年荣获河源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共督办县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事项164件,县政府主要领导交办事项265件,受理“互联网+督查”线索47条。
金融“活水”助力发展。大力推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近两年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39笔、登记金额超10亿元,助推东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县,《东源县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成功入围省信用应用创新“揭榜挂帅”行动计划项目;开展整村授信、数据授信等普惠金融创新,实现全县258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全覆盖,授信金额超35亿元;破解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在权属证明、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难题,成功发放全市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
■本版组稿:谭绍丁
下一篇:没有了